李毅是李瑶的族弟,虽然军中很多人都知道李毅跟李瑶一样,都是陇西郡人,但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关系远比表面上可以查询到的密切。

对于渐渐兴起的名门望族而言,如何保证家族的源远流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一个家族可以绑定一个王朝,但王朝若是猝然崩塌,家族必须可以保证不被殉葬!这个时候,悄悄布置在民间不予帮助的旁支或者隐支就显得格外重要!没有万年的富贵,只有不断正确的投资。就算整个家族被迫和腐朽的王朝下葬,照样有慢慢累积的财富为这些隐支所用,用不了多久,他们又会重回历史舞台的中央!将家族的血脉代代流传下去!

李毅正是来自李氏宗族的一个隐支,论辈分而言,正是李瑶的族弟。李瑶不遗余力地培养锻炼李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但李毅却是把这个当作兄长的友爱!所谓兄友弟恭,对于这个高看自己处处提携自己的兄长,李毅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函谷关的秦军都知道,军中只有一个将军,那就是李瑶本人。因此,李毅第一时间意识到,亲卫说自己的兄长、主将李瑶兵败被追杀!这怎么可能!兄长明明还令人传信说会在这几日退回函谷关,战无不胜的兄长怎么会兵败呢!

“怎么会?!你确定是将军!?”李毅死死盯住亲卫的眼睛,想要看到对方的一丝犹豫。

但令李毅失望的是,亲卫没有一丝犹豫,有的只是焦虑和激动,回答他的是:“都尉!不会错!是将军的大旗!兄弟们反复确认了三遍才敢过来禀报!刚才守门的二五百主已经吊下去了几名士兵抵近查看!”

李毅来不及应声,急匆匆地上马,朝着七八里外的城门策马狂奔而去。登上城头后,映入李毅眼帘的是“秦魏”双方混战的场景。打着“秦”字和“李”字大旗的黑色军队且战且退,军队的中央是层层守卫下的马车,更远处的魏军一脸狰狞地想要往马车方向冲去,目的不言而喻,马车里肯定有他们想要的大人物。

双方完全是以命搏命的打法,一方要保住马车,一方要抢下马车,这是没有妥协无法退让的战争,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就在李毅死盯着战场的片刻,至少十余名“秦”、魏双方的士兵战死。更远处,烟尘已经扬起,看样子应该是大批魏军主力即将到来。

仔细看时,被追杀的“秦”军足足有近两千人,但追击的魏军更多,足有五千多人。如果放在往常,秦军自然可以堂堂与之一战,但魏军身后越来越近的烟尘给了魏军无尽的勇气,他们的眼里完全被那辆马车所吸引。而且,魏军变得格外不惜命,隐隐有断绝这支“秦军”退路的可能。

李毅清楚,这支“秦军”再往前几百步就可以进入到狭窄到仅容两车通行的窄道,但这数百步就是生与死的距离!秦军印象里一向贪生怕死的魏军居然甘愿冒着巨大的伤亡,硬生生地将这支“秦军”包围起来。

在魏军包围圈合拢的那一刻,李毅慌了,看旗帜,分明就是自己兄长的大军啊!兄长的大军怎么只剩下两千人呢!怎么会输给那个魏国呢!

这个时候,早先被派出去查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他们甚至带回来一个浑身是血的“秦军”。这名“秦军”勉强地睁开眼睛,满脸渴求地艰难说道:“将军重伤昏迷!救救他啊!”说完就昏死过去。

嘶哑的嗓音让人完全听不出对方的口音,但看对方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所有的秦军都意识到,他们的将军一定中了魏军的埋伏!至于怎么中的埋伏,敌军的数量是多少,这些都不重要!秦军只知道,他们的袍泽正在被无耻的魏军围杀,他们必须立即、马上出去救援他们!

“都尉!我们杀出去吧!”一名二五百主愤怒的吼道。李瑶平日里待他们不薄,魏军居然胆大到追杀到函谷关城下,摆明了是不把秦军放在眼里。若是传言出去,自己这些人羞也要羞死了!

“是啊!都尉!看烟尘,魏军的主力快要来了!我们若是再犹豫片刻就来不及救将军了!”

李毅又望了眼越来越逼近的烟尘,咬牙说道:“留下一千人守关!其余人跟我杀出去,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