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太仆国渊、大鸿胪华歆、司徒杨彪等人都纷纷就改革的方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其中有赞成的地方,也有反对的地方。

最后,几乎每一个人都参与了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好不热闹。

最终,改革方案的焦点集中在了两个方面,即限制皇权,和三大权力机构上。

不少人认为,皇帝制度已经存在多年,普天之下,老百姓都知道皇帝是权力最大的人,如果限制了皇权,那就等于把皇帝给架空了,那么还要皇帝干什么?可是不要了皇帝,国家的决策,又该由谁说的算?

三大机构权力互相制衡,看似平衡,可一旦有人故意借此闹事,上面没有约束三大权力机构的人,他们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

不得不说,这次改革的研讨会中,张彦得到的很多,其中有些问题,甚至连他都没有想到。最终,张彦汇总了所有人的意见,列举出了许多条建议,和众人进行讨论,并且声明,改革势在必行,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只有顺应潮流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使得国家的生命力逐渐变强。

第482章 革新的汉朝

张彦向在座的众人透露出了自己的心声,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关键在于怎么改。

有人建议废掉当今皇帝刘冯,由张彦登基为帝,改朝换代,然后重新组建一个新的朝廷。

但是,这种建议被张彦给否决了,如果他是古代人的话,他或许很想当皇帝,但偏偏他的思想是现代人,对于皇帝并不怎么感冒。

在张彦看来,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同时也是一个孤家寡人,而且他也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江山,是否会败坏在自己的后代手里。即便是他当了皇帝,跟刘冯当皇帝都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但是如果彻底的施行改革,限制皇权,同时又让三大机构的权力均等,这样的话,就不容易出现权倾朝野的臣子,并且皇权限制后,皇帝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当皇帝了,反而减少了谋朝篡位的机会。

而且张彦还第一次开辟了在职的任期年限,一届为五年,五年一换届,干的好,继续留任,或者仕途升迁。干不好,只能滚蛋,或调离别处,或遭到贬谪。

尚书台、都察院、大理寺这三大权力机构也并非是没有权力进行限制的,他们要定期向内阁的丞相进行工作汇报,并且三大权力机构所实施和发布的法令、政令,都必须经过内阁丞相的签署才能生效,这样一来,尚书台、都察院、大理寺这三大权力机构的权力互相得到了制约。而内阁丞相。又成为了约束三大权力机构的地方。

而丞相在任职期间的功过。又受到都察院的监督,如果发现丞相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都察院可以搜集证据,将其移交给大理寺,然后再由大理寺提起讼诉,由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会审,皇帝也必须出席,最后由皇帝来决定此任丞相的去留问题。

可以说。改革的主要目的除了限制皇权外,还充分的限制了朝臣的权力,使得他们的权力相互制衡,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