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什么,你昨天还听见武院长管武尚书叫爹爹?——切!不懂别乱说,武尚书小名就叫“爹爹”,管得着么你?爱叫你也能叫……

第二张,名为《赐婚王令》。昭示了当年殿下赏赐给武若梅的婚姻特权——爱嫁谁嫁谁,不得有误,钦此!无论从哪方面看,武破虏身为楚国重臣,领楚国的薪俸,吃楚国的禄米,绝对纯正的楚国臣民!自然也在其列!也就是说,武若梅要嫁给武破虏,对方虽贵为尚书,却也只有娶她的义务,而没有拒绝的权力。

以上是赐婚王令的表面意思,可还有更深一层却很少有人想到:这是大王赐婚!——只要你是楚国臣民,那好,任何人都没有反对的资格!

可见,当年提出立愿之赏时,武若梅真正的用意就在这里。——这丫头,狡猾狡猾滴油!

第三张,名为《通答婚书》。上面写明了男方通婚意愿,女方答婚允诺,生辰八字,一应俱全。最夸张的是,媒人的位置写着:摄政王刘枫;保人的位置写着:军略院五届全体学员三千八百二十五人,具体名单如下……呼啦一长串,直拖到地上去了。

这一切足以证明:武破虏与武若梅的结合,合情!合理!合法!

再看摄政王殿下那张脸,冷目横扫,睥睨四顾,似乎在寻找着哪个敢于喊一嗓子“我反对!”的倒霉蛋。

“本王开明,从善如流,有反对意见的,可以说!当面说!——我一数到三,三字一出口,再有蜚短流长,便是不给本王面子,哼哼哼……”摄政王殿下按刀冷笑,傲然开口一锤定音:“三!”场下噗通噗通倒了一地。

“很好!破虏、若梅,看到了吧,大家都赞同你们缔结良缘!恭喜恭喜!”

对面两人早已笑弯了腰,喘着粗气笑道:“同喜同喜!”

就这么着,包括摄政王本人(三场),一共八场婚礼,涉及人员涵盖大王、公主、统领、营主、尚书、校长、护卫、丫鬟、少数民族……等多种身份。怎一个乱字了得!

“礼——成——!”掌声如雷,欢声如潮,还夹杂着狼一般的嚎叫:“蛇祖在上!”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大婚仪式终于告成。

望着渐渐退场消失于视野的“一片红”,礼部尚书赵健柏热泪盈眶,情难自禁。——结束了!终于结束了!先王啊!您收了老臣去吧!这典礼……真他妈不是人操办的呀!

这一天过后,楚国进入后大婚时代。人们关注的焦点又不一样了,从何时大婚,转移到何时诞生下一代了。

任何历史事件,总有一个核心信息点。——摄政王大婚,乃至下一代的问题,信息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