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楚王宣称是情报传递上的误差,让他错过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而已经白纸黑字签订了的和约,让他无法再度兴兵,以至失信于天下。为此,他甚至下发了罪己诏,痛陈自己中计失机的错误,悔意甚诚。
大部分的百姓都相信了这样的说法,既为国家错失良机感到万分可惜,又为自己君王的诚实守信感佩无已。有识之士就没那么好糊弄了。他们下意识地肯定,这绝不是真正的原因,却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猜透事情的真相,包括楚国朝堂的高层们,也一样满腹疑惑。
他们只知道,情报传递的误差已被主动投诚的沙克珊弥补,甚至包括沙克珊在内,刘彤、孟大牛、穆文……几乎所有人都劝说刘枫趁势进兵,借着大狄的这场祸乱一举夺取天下。
可是,刘枫依然拒绝了。他独排众议选择与大狄达成停战,条件倒是开得比较高,要来了整整二州之地。群臣众将纵使心有不甘,却也多少解了气。
按照和约规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徐州和扬州的留守狄军分批撤离,虎翼军的薛晋鹏、杨胜飞部随即接收了地盘。楚国的版图兵不血刃扩大了三分之一。如果加上武力夺取的荆州和青州,那更是扩大了一倍有余。
更重要的是,楚国的领土真正连成了一体,青州,再也不是孤悬境外的一块飞地,军队和粮草都能从陆路直接运抵,速度虽然没有海路快,但是运力却是成倍增加,这对于缺粮的青徐百姓来说,不啻于天大的喜讯。
另外,太子乾昊软禁二位大督帅,卷走了二州四十万讨伐军主力,因此几乎所有的军人亲属全都举家北上,无形中为大狄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可是同样的,不少边境地区的百姓趁乱翻越国境,投入楚国的治下。原因无他,眼下的大狄不但兵祸横行,更在遭受饥荒,而天下唯一不缺粮食又坐享太平的,只有楚国。
二月十五,楚王率军从临淄出发,从陆路南下回归广信,顺便巡视新纳入版图的领土。随行护驾的兵马,除了铁卫营外,还包括刘彤的无颜军铁骑、穆文的新编虎卫营、沙克珊的新编熊骑营。
——出于沙克珊老祖父的建议,与其迁走所有的鞑靼族军属,不如将他孙儿的部队全都调走,节省民力,也是一样的效果。
楚王从善如流,同意了。
经过整编,临淄城的十七万降军被筛选淘汰了一半,同时把汉族的步兵和骑兵分别挑选出来,作为预备兵补充到了永胜军。最后,沙克珊麾下则保留了五万名纯鞑靼人组成的骑兵部队。番号——熊骑营。
这并不奇怪。便是灭亡元朝的明军,麾下也有投诚倒戈的蒙古骑兵。虽是同族,但分属不同部落的他们,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他们就像游荡在草原上的狼群,只要你始终保持比他们强大,慑之以威,许以厚利,他们手中的弯刀也不介意挥向自己曾经的同胞。
这次南下,刘彤的无颜军和穆文的虎卫营都是正经护送,而沙克珊的熊骑营则是顺路而已。
沙克珊和朵里尔,这二位都已划归山越统领江梦岚的麾下,官居副统领,以弥补山越军没有骑兵的劣势,同时也避免汉胡矛盾而使其遭受不公正待遇。也就是说,他们未来可能面对的假想敌,不是察合津的青海铁骑,就是大华国的黄龙军,相信他们到时也必不会手软。
负责镇守青州的,则是孟大牛的新编永胜营和戴龙魁的玄武营第二舰队。总计十五万步骑,三万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