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看了看众人目瞪口呆的模样,刘枫说得愈发从容,“其实不难推断。大狄疆域辽阔,可粮产地也就那么几个,青徐,江南,荆襄……不是战乱停耕,就是天灾肆虐,今年颗粒无收,就算有储备,可之前为了招安河工暴动,大狄不计代价的赈济,几十上百万人呐,只怕早已消耗得七七八八了。从这点上看,当时大狄并不打算开战,至少没想过今年开战。可偏不凑巧,又遇上这场大蝗灾,把最后一个粮产地荆州毁于一旦……这场举国大战,不是海天想打,而是不得不打!——他,养不起那么多的军队了!”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刘枫淡然道:“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证据是吗?——好,你们听着。第一,蝗灾后,青徐扬三州百姓亡命南逃,太子乾昊下令放行,海天竟也同意。乾昊这人,确是个仁慈之人,可海天却是头狼,狼发善心,你们不奇怪吗?答案是——难民太多,他养不起了!不如推入楚国,既得民心,又加重我们的负担,一举两得!——这个时候,他已经起了开战的心,只要打赢了,这些来不及消化的人口,还是他的。”

“第二,此次大战,海天动员百万大军,却分作六路,开辟四处战场。你们想想,分成三路两路甚至一路,岂不更好?为什么不把力量集中突破?答案是——他必须按照就近原则集结部队,大兵团运动不但容易暴露,更要消耗时间,时间就意味着——军粮!”

“第三,明明兵力已占尽优势,行刺我也好,伏兵边境也罢,计策虽妙,但极冒险,皆属画蛇添足之举,弄得如今打草惊蛇,反而不美。你们说这又是何苦呢?答案是——狄军必须在极短时间内打开局面,突入敌境,以战养战,否则便不克久战——还是军粮!”

“最后一点,是个疑点,其实也是最直接的证据。——狄军动向明明已经暴露,若真缺粮,便当兼程挺进,兵贵神速,为何缓缓进兵?答案是——边行军,边筹粮。北方筹粮他自可以悄悄进行,可是南方若有什么动作,瞒不过我们,所以,他只能等开打了才边走边筹。他也不得不筹,否则,他连开战之初的那点时间都撑不住!到底是不是这样,派出斥候一探便知!可是,没想透这一层,谁又会远开千里派出斥候呢?”

最后,刘枫总结道:“如果我猜的没错,之所以没有失地……武破虏,他以攻对攻,打到荆州去了,对么?”

刘枫的声音很轻,有气无力,可在场众人听得清清楚楚。因为太安静了,寝殿里只有张大虎喃喃的声音:“神了……真是神了……”

事实与刘枫的推断相差无几。

海天确实遇到了粮食危机。按照他原本的筹谋,当于后年新政成效大显之时再行讨伐,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大蝗灾彻底打乱了他的步伐。

蝗灾过后,荆州非但不再产粮,反而成了需要救济的累赘。天晓得,可恨的蝗虫连尸体都留给了复国军,整个荆州真成了一片白地,三百多万难民嗷嗷待哺。

这时,海天才痛苦的发现,此时乃是“胡汉一体”新政的起步阶段,夷狄之君要收拢民心,难度原本就大,好不容易有了起色,这“赈灾无为,失政殃民”的罪名,他如何当得起?

于是,他不得不掏空家底儿去填这个无底洞。结果,又发现自己犯了第二个错误——小看了救灾的难度。

由于江南、青徐等粮产区早已沦陷敌手,他不得不从北方调集存粮。可是这样以来,路远道阻又成了大敌,一石粮食运到灾区,脚夫自己就要耗去半石,再加上沿途正常损耗和非正常克扣,真正到灾民手里的不足两成,这样的消耗比,便是大狄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是吃不消的,等不到明年春耕,他堂堂大狄就要揭不开锅了。

在与陈霖华彻夜商议后,海天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开战!南方的粮食过不来,那好,我派军队过去吃!

这个决定之所以艰难,只因他难解心中一丝纠结。身为帝王,自然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可是,身为雄主,不能堂堂正正打败大哥和三妹的儿子,反而要用卑鄙的手段暗杀自己的“好侄儿”……大违本性,百般不愿。

可是,没有可是。既为帝王,难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