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什么办法?”

“火中取栗!咱们……进山!”

※※※

天行有常,无往不复。身陷囹圄的猎物冲出了牢笼,化身猛虎恶狼,而曾经的围猎者却躲进了五岭群山,成了一只嗷嗷悲鸣的困兽。

这样的结果让刘枫哭笑不得,却也无可奈何。此刻,他手下都是步军,追不上,围不住,还真拿他们没辙。

这二位,不光自己跑,还拐带了沿途诸县的守军一起进山。阿赤儿和速柯罗虽是败军之将,可这哥俩乃是正正经经的南岭督帅和山越督帅,此地三十九县皆属二人治下,各地守军理所当然要听从调遣。

这一走,他们的队伍愈发庞大,原本只有18000人,可真到进山的时候,队伍的规模已达到了80000以上。而且是清一色的鞑靼人。

当然,真正的作战部队只有30000人,剩下的都是诸县的鞑靼族百姓。他们不得不走,也不敢不走。因为,逐寇军的一条恐怖政策。

这条政策,让羸弱的绿营降兵在转瞬间变成了无畏的反贼,也让勇猛的鞑靼武士在一夜间失去了勇气。

当然,这是后话了。

※※※

这天夜晚,后半夜忽然下起了暴雨,轰雷掣电,照亮了五十余里外的龙川县。

龙川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是个不到十万人口的中等县。整个县城不过两百多倾,也就两个周府那么大。城墙低矮破败,堪堪四米来高,磊磊块块的青石条间长满了杂草,束束扎扎地戳了出来,被狂风暴雨一摧一打,全都耷拉了下来,显得没精打采,萎靡不振。就像冒雨守在城墙上的狄军一样。

此地按照一比三的天下惯例,驻扎了胡汉两营守备军,不过加起来也就4000人。而城外却密密层层地围了大片营帐,足有三万规模。一杆金边金焰的逐寇王旗,浸饱了雨水,折刀般直直垂了下来,在疾风中摇摆不定,晃得人心头发憷,不禁产生错觉,误以为那通红的旗帜滴下的是一颗颗血珠子。

城墙上,一名绿营兵被淋得跟落汤鸡一般,阴湿的雨水带起了深秋的寒气,他把长枪夹在腋下,搓手跳脚,一蹦一蹦地向身边上了年纪的绿营老兵说道:“这鬼天气,忒的磨人,冯叔,您说……咱这一关过得去吗?”

他嘴里哆嗦着说话,一双惊恐的眸子怔怔望着城下乌沉沉的千帐连营,一股冷风吹来,他瑟瑟发抖着说道:“听说这回来的就是十多年前的逐寇军呐,领头的是霸王的小儿子,大营里头都在传,说他是火德星君下凡,足足有咱们七八个人叠起来那么高,张嘴能喷火,瞪眼就炸雷,手下全是天兵天将,个个儿三头六臂。您瞧,这才多少功夫?人家伸伸手,跺跺脚,三十多万大军就被他们打败了,你说这吓人不?咱这丁点儿的人马……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