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这时候找陛下,无非就是谈利益分配和未来国际政局,来中华虽然风险很大,但是希特勒又不得不来。毕竟,全世界的战争,就看我们的态度了。只要我们肯和平,一切似忽都容易起来。”蔡锷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但是,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敌人来向我们祈求和平。如此一来,我们的利益才会最大化。

可是德国就不一样了,目前希特勒能够保住目前的地盘,已经是极限了。所以,希特勒需要和平的到来,越快越好。”

“不错,不过我们也不能将战争继续拖延下去。两年的战争,我们已经失去了十万英勇的士兵,还有快二十万士兵下半辈子需要别人的照顾。国民经济也呈现倒退的趋势。所以,我们要尽快结束战争。钟离和维仁已经多次询问,战争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政府部门,已经无法保证正常的民生建设了。”陈绍道。

“那陛下的意思是?”陈福钦差不多也想到陈绍接下来的决定,只不过他需要确定一下。

“动用终极武器,同时也电令孔文鸿,登陆阿拉斯加的动作要加快,最迟到五月一日,战斗必须展开。太平洋战区,现在只要保住如今的地盘便可。”

“那澳大利亚和印度呢?”陈福钦不解的问道。

“澳大利亚和印度,这两个地方的国土面积都不小,有着很大的战略纵深。这两个地方,对我们来说,要快速拿下很难。澳大利亚距离本土太远,虽然已经建立了有序的后勤保障基地,但本多物资还需要本土运往。而印度,人口密集,盟军可以随时征召大量的士兵,我不想让我们的战士,陷入泥潭。所以,这两个地方,如今可以保持原样。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有些东西不一定要亲自拿下,也可以让对方送上门来。战争得不到的东西,完全可以从谈判桌上得到。”

其实在澳大利亚,盟军力量已经被压缩到一个很小的范围,大半个澳大利亚已经落入了中华手中。印度方面也同样如此,越过喜马拉雅山的中华军队,也完全进入了印度北部平原,汇合东西部,如今的印度也只剩下一个圆锥的下半端。

陈绍也完全对占领印度没有丝毫的想法,澳大利亚陈绍是很眼红,但是对印度,陈绍真心不想要。

“中东方面呢?我们中东军团,在友军的配合下,已经占领半个阿拉伯半岛,也基本上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石油来源切断。是不是要安排下我们在中东的那几个‘小弟’?”

“只要战争一结束,我们的部队就开始逐渐撤离。至于确定我们利益和对盟友的安排,这些事情就交给外交部和军部去商量。该确定驻军地点的要及早确定,该拿下的油田也不要放过。特别是苏伊士运河,这个利益我们必须要拿到。”

对阿拉伯世界,陈绍并远野心,或者说,如今这个时代,对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只会招惹无数的麻烦。阿拉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和中华五千年文明媲美的文明。

十世纪开始长达两百多年的十字军东征,来至欧洲两百多万的天主教十字军,也拿不下穆斯林伊斯兰文明。虽然以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但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以政治、宗教、社会与经济目的为主,发动对亚洲西侧的侵略劫掠战争。而且还结下了永久的仇恨,到了二十一世纪,基督教和穆斯林之间的仇恨依然存在。

而且从一战后,世界殖民局势已经发生改变,在中东,从1922到1932年之间,英法等国也逐渐恢复中东这里国家的主权。所以,陈绍从来没有想到去占领这些土地。尽管中东遍地都是黑黄金,有无数的财富。可陈绍还是忍住了诱惑,有时候获得利益,并不需要用拳头。

就在此时,王杰推门而入,来到陈绍的身边说道:“罗斯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