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在印度的攻势,安南那边踯躅不前的法兰西,近期活动频繁的米利坚,还有在克里米亚吃了亏的峨罗斯,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谁知道会对大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些杨猛虽然无法做出准确的预判,但是,列强对大清的野心,却是昭然若揭的,或早或晚必有一战,这一战恐怕就是烧毁圆明园的那一战吧?
圆明园,可不是大清一家的,杨猛不在没办法,既然参与其中了,即使牵羁颇多,这圆明园也不能让列强给烧了,即使因此全面开战,也决不能后退一步。
这涉及到国体与国威,即使死几十万人、几百万人亦或是几千万人,也不能后退一步,一旦大清露出了软弱可欺一面,无论是狼还是狗,都会上来咬一口的。
这事儿不仅涉及到了大清的百姓,也涉及到了杨猛以后的安稳日子,持续百年的战乱,可不是杨猛想要的结果,一旦到了必要的时候,即使驱逐百姓挡枪子,杨猛也要与列强殊死相搏。
第六百二十八章 作势欲扑
等待本就是无比焦躁的一件事儿,涉及到了纷繁复杂的大局,这样的等待更是令人望眼欲穿,这不是沉不沉得住气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生与死的问题。
一旦曾涤生那边没有回应,河道工程也只能到疏通长江主航道而止了,没有曾涤生的加入,接下来,杨猛就要大量的扩军、练兵了。
时间,对杨猛来说不是很多,对曾涤生来说也是如此,一旦这次没了机会,恐怕之后两人也没多少机会共事了。
对曾涤生,杨猛的耐心算是足够了,继续在曾涤生的身上用功不若另扶持一人,人选,杨猛早就有了,那就是曾涤生的年家子学生李鸿章,这位可比他的师父活泛多了,但活泛二字,可不是什么好评价,这人说白了,也算是反骨仔之流。
对于李鸿章,杨猛了解的可比曾涤生多,扶持这位,可要仔细的提防,他和左骡子还不一样,左骡子虽说奸猾,但并不悖主,这位后世的李中堂,可是个活脱脱的悖主之人。
虽说他与曾涤生一样,走得也是科举正途,但与曾涤生相比,这李鸿章的影响力,就要小得多了,不到万不得已,这个棋子,杨猛还不打算用。
但如今这情形,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了,一旦曾涤生拒不投靠,杨猛就要再试探他一次,实在不成,只能除去了。
杨猛在九江等了五天的时间,左骡子那边也催促了三次了,他没有等来曾涤生的信函,却把曾涤生给等来了。
曾涤生能亲身到九江,让杨猛稍稍有些诧异,这诚心未免大了一些,江西那边如今可是有战事的。
“曾夫子,你怎么过来了,江西那边无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