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页

因为三韩是三个不同的藩国,刘和不能厚此薄彼,所以干脆给每个藩国派一营兵马,也算是充分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

与此同时,刘和还为三营准备了三万流民,他们将跟随在大军之后负责后勤保障,然后在三韩定居,作为刘和海外移民的第一步,为大汉的领土扩张做出贡献。

刘和对黑山军的这道任命,不仅名正言顺地分隔了张燕与手下三位副帅的联系,同时又让张燕本人和这三个能力出众的小帅都得到了实惠,而且还顺手解决了三韩的问题,可谓是春风化雨,细润无声。

孙轻、杜远和王当若是留在冀州,他们每人麾下都有两万兵马,张燕必须通过控制他们三人才能达到控制黑山军的目的。只是人心最难测,如今整个黑山军都已经归顺于刘和,三位小帅如果想架空张燕,其实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只需向刘和表示忠诚即可。

如今,三位小帅率军前往三韩,剩下的三万兵马自然要直接归于张燕的统领,而三位小帅今后也能脱离张燕的影响,在三韩这块全新的战场之上厮杀拼搏,相互竞争,实现心中的愿望和抱负。

黑山部众皆为汉人,如今可以重归土地,他们骨子里对土地的那种炙热很快显露出来。在张瓒和尾敦大笔一挥,将定襄郡和赵郡的大片土地按照户为单位分给黑山人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听从张燕的调动,只要官府不再做压迫他们的事情,不出十年,定襄和赵郡就会被周围的郡县彻底同化,到那时还有谁记得这些在土地上耕作的人们曾经混迹太行山中的出身?

妥善安置了盘踞在太行山中的数十万黑山民众之后,北方四州的形势更加驱于稳固,刘和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并州晋阳。

因为黑山军的加入,刘和手上的兵力总数再度增加,而且还省去了用来牵制和防备黑山军的兵力,所以腾出手来对付高干和袁谭的时候,从一上来就摆出了“围殴”的架势。

越骑卫已经成军,如今开始在宁州的北方巡逻警戒,这样就把骁骑卫和幽燕军在宁州这边的防守任务完全接手过来。徐晃于是按照司令署的命令率军开赴晋阳以北五十里外的孟县,张郃则率领骁骑卫进驻狄平北面的白檀城,从此负责从辽州至白山城之间的边防。白山城至大青山的边防则由白山都尉城属下的四部骑兵承担。

骁骑卫的大幅度向东移防,又将原本屯驻在渔阳境内的镇北军腾挪出来。徐荣遵照司令署的命令率军南下,一口气将部队开拔到了黄河北岸的黎阳,接替了振武营的防守任务。振武营在鲜于辅的率领下开赴并州,将部队屯驻于晋阳东南五十里外的阳邑。

原本防守壶关和天井关的振威营将驻地向西移至界休,截断了晋阳守军从汾河古道突袭河东的道路。

驻守河东的赵云将部队向西河郡与河东郡交界的通天山一带调动,直接威逼到了晋阳守军向肤施撤退的道路。

高干原本还想依靠晋阳进行固守,但他在发现晋阳的四周一月之间便齐聚了幽燕、振威、振武和申息四支大军时,却是彻底的慌了手脚。

赵云、太史慈、鲜于辅、徐晃……貌似这四位主将也就徐晃手上沾得袁军士兵鲜血少一些,但他当初在佯攻晋阳时也曾手刃过高览的兄弟高槐。至于其余那三位,这些年不知道跟袁军打过多少仗,可以说他们的军功之中有一半便是用袁军的累累尸骨堆积起来的。

这个仗,真是没法打啊!

晋阳城内的袁军听说赵云和太史慈要杀过来时,纷纷开始逃离,哪怕是被军法官抓到之后杀头,也无法阻挡他们内心的巨大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