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页

王允与皇甫嵩以兄弟手足论交,皇甫坚寿作为皇甫嵩的儿子,便随王凌一起喊王允为叔父,显得亲近尊敬。

看着面前二人,王允摇头苦笑,稍微舒缓了一会呼吸,然后又说道:“吾死之后,三姓子必会觊觎国之神器,妄图效仿董卓当初做法,你们两人就算万死,也要护住皇帝,不要让皇帝为三姓子控制。太尉马日磾虽然年迈,但有谋略气节,你们可以多问计于他。幽州刘虞忠于汉室,然其子刘和却有虎狼之心,你们务必多加提防……”

王允强忍胸口疼痛,将能想到的事情都仔细地向司马防和皇甫坚寿细细叮嘱交待一遍,王凌在一旁默不作声,却是将叔父的话认真地记在心中。

司马防目光长远,他等王允说完之后,轻声问道:“敢问司徒大人,若是长安再乱,吾等将护少帝去往何处?”

赵温和朱儁等老臣这几年在东都洛阳已将皇宫修葺一新,司马防明明知道这些,却问王允要将皇帝护送到什么地方去,分明是看出了王允不愿让皇帝落入刘和之手的担忧。

王允被司马防这么一问,紧紧闭上双眼,似乎在做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

“若是长安凶险,你们还是尽力护送皇帝去洛阳吧!刘和虽为虎狼,可他毕竟姓刘……”王允没有把话说完,但屋内几人却都明白他想说的意思。

刘和和刘协,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刘和也是光武帝刘秀根红苗正的后代,甚至刘和的祖上刘强还是当时的监国太子。有道是肉烂了都在锅里,就算皇帝被刘和所控制,但这大汉皇室毕竟还未曾落入外人之手。

王允当日见过皇甫坚寿和司马防之后,第二日傍晚便在咳血中亡故。宫中的少年皇帝得知噩耗之后,放声痛哭一场。刘协下旨,追封王允为太师,祁国公,王允的儿子和侄子也被封赏。

王允一死,朝堂之上便没有了主事之人,太尉马日磾、前将军吕布、太仆赵岐、黄门令钟繇,还有其他一些大臣都想分走王允留下的权力,但是相互之间又在提防戒备,结果朝堂之上一时之间竟然陷入到怪诞的安静之中。

随着皇甫嵩、王允等忠于汉室的老臣相继去世,这朝廷就像冬日余晖中的长安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第三八六章 河东危急

同样还是兴平四年的冬天,车骑将军袁绍率军抵达并州治所晋阳。袁绍这次总算是老老实实地采纳了谋士田丰的建议,不再留恋邺城的安乐舒适,亲自前来晋阳主持并州的战事。

田丰认为并州现在的各路兵马貌合神离,高干和袁尚两位都督没有能力控制所属的并州北路军和西路军,因此建议袁绍收回两人的兵权,将北路军和西路军打乱建制重新编排。田丰这人是当御史出身的,说话从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虽然他给袁绍提的建议很好,但却是将一群并州将领都得罪了一遍。不过好在这次逢纪和郭图两个喜欢争权夺势,搬弄是非的家伙没有跟着袁绍一起来并州,而是留守邺城,所以田丰的这个建议得到了许攸等人的支持,因此最终为袁绍所采纳。

许攸此人虽然有些贪财,私下里跟曹操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脑子还是好使的,若论谋略水平,在三国众多谋士当中也是二流接近一流,在袁绍的阵营当中如今只比田丰稍逊色,却是要比逢纪、郭图和辛评等人强了一截。

按照田丰的建议,袁绍将北路军三万兵马、西路军四万兵马和这次自己从冀州带过来的两万兵马聚拢在晋阳附近,然后编成前、后、左、右、中五军,其中前军两万兵马,由麴义担任主将;左军两万兵马,由文丑担任主将;右军两万兵马,由颜良担任主将;后军两万兵马,由高干担任主将;中军三万兵马,由袁绍自领,朱灵、周昂、高翔、冯礼为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