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心不稳,临时得到任命的平郭县令也是毫无办法,他在犹豫再三之后,只能跟随在前来报讯的度辽军士兵身后,上船之后沿着海岸线向汶县方向行驶。
当大量逃难的百姓从平郭方向涌到汶县之后,这里的百姓也跟着慌乱起来,不过因为人们还没有收到高句丽人占领平郭县的消息,所以许多人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思逗留在汶县境内,没有立即动身向着安市方向逃离。
走海路接近汶县的小队官兵已经十分接近辽东水师活动的地方,他们趁着夜色上岸之后,没有在汶县逗留,而是直接赶往新昌城向主将鲜于银报讯。等到这支小队抵达新昌时,高句丽人已经将平郭一带祸害的差不多了。虽然平郭百姓大多数已经逃走,但他们留下来的一些东西依然让高句丽人红了眼睛,恨不得将平郭百姓留下来的各种家什全都搬回国内城去。因为在平郭附近收获颇丰,所以高句丽人对于进攻汶县更加积极,不久之后便赶了上来。
汶县城内挤成一团的百姓听说高句丽人来了,赶紧向着安市方向逃离,汶县遂成空城,于是再次让高句丽人捡了便宜。
不过,高句丽人的好运气,到了汶县之后也就用尽了。
因为,接到警讯的鲜于银亲自带着五千步兵从新昌杀过来了!
虽然新昌城面临着来自襄平的威胁,但鲜于银和李儒却也知道后路粮道上出现高句丽人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把这群胆大妄为的蛮子撵下大海,东路军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当鲜于银率领五千步兵赶至安市时,正好看见从南面来的百姓惊慌失措地涌进城内,他也没有为难这些可怜的百姓,而是立即出面安抚百姓,防止哄抢破坏的事情发生。
经过几日的安抚,从平郭、汶县逃过来的百姓被鲜于银稳定下来,因为有五千步兵给人们壮胆,于是纷纷表示支持鲜于银与高句丽人进行决战,将这群东北丛林里面的蛮子解决掉。
看着前几天还软弱如同羊羔的百姓,鲜于银的心中有些无奈和悲哀,这些辽东百姓如今早已失去了大汉百姓的那种自信和强横,竟然连小小一个高句丽都惧怕如斯,也不知道公孙度统治辽东的这十多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鲜于银心中尽管有些不痛快,但他为了攻辽大计,还是很快想出了对付这些高句丽蛮子的对策。
第三七六章 破庙书声
从安市通往新昌的道路上,路人行色匆忙,若非有官兵在道路两旁来回的疏导和巡视,只怕又是一副万人逃亡的混乱场面。
这段日子以来,从南面过来的人们都在用各种词语来形容高句丽人的凶残与贪婪,以至于从未见过高句丽蛮子的百姓也是谈之色变,被裹挟着一起向北撤离。
然而,令人觉得奇怪的是,靠近官道的一座山村之中却是十分安静,这些天来并未出现慌乱的情形,村中之人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似乎根本不知道高句丽人已经打过来的消息。
这座村子里所住之人,都是当年黄巾乱起之后,从南方逃难过来的,因此姓氏繁杂,并非辽东当地的汉籍土著。在这座靠近山林的村子后面,紧贴崖壁的地方有一座供奉着山神的破败庙宇,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为人所建,却也在这乱世之中维持了下来,时不时的有人前来献上香火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