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队率在冀州从军多年,对于刘惠与韩馥的事情耳熟能详,于是一五一十地向刘和报告。
刘和听完之后,面露犹豫之色,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不该将刘惠这个送上门来的人才挽留在马城。
刘和若是留下了刘惠,这事传到韩馥的耳朵里头,韩馥会怎么想?我韩馥弃之不用的人,你刘和却待若上宾,这不是明摆着打我的脸么?
韩馥虽然懦弱庸碌,可现在还不能倒台,更不能跟幽州发生冲突。刘和还指望着让韩馥继续在冀州牵制着公孙瓒和袁绍,替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时间呢!
刘和若是不收留刘惠,这事情传出去也不太好听。以刘惠在冀州的名望,人家这么有才能的人前来投效,你刘和都不收留,还谈什么求贤若渴、敬贤爱才?
一时之间,刘和第一次为要不要收留一个人才而犯起了愁。
第一三五章 旁观者清
这次真不是刘和矫情了,放着送上门来的人才还犹犹豫豫的,不知道该收还是不该收。
首先是刘和对于刘惠的能力到底如何心里没底,因为这位本家又是一个在他记忆深处没有什么印象的“酱油党”,如今光是刘和能够叫上名来的,姓刘的三国名人,已经可以凑成一个加强班了。如:刘协、刘虞、刘表、刘岱、刘繇、刘备、刘焉、刘璋、刘晔、刘宠、刘放、刘政、刘劭、刘巴、刘廙……
这十几个姓刘的名人里头,除了最后面刘劭、刘巴、刘廙三个不是出身汉室皇族,其他的都是这个王,那个王的后人,往远了扯,跟刘和都沾着亲、带着故呢!
如今又多出一个刘惠来,听那个从冀州来的队率介绍,貌似当初还很牛叉的样子,这样的本家多了,还真是让刘和有些头痛。
其次,刘和如果这时候正式征辟了刘惠,就等于是告诉冀州所有的士人,韩馥是个知人不善任的小气鬼外加草包,你们都不要跟他混啦,赶紧来幽州、来马城吧!我这里位置多的很,不用抢、不用争,来了就有一顶官帽子!
这不是明火执仗地拆韩馥的台么?
关键是,韩馥这么听话胆小的草包,暂时还不能倒,刘和甚至觉得今后若想从颍川招揽人才,韩馥就是最好的一个中间人,将他放在自己阵营合适的位置上,就等于是给颍川士林树起了一座尊贤爱才的“大灯塔”,迟早会吸引到人才来投奔。
刘和才不怕韩馥的能力弱、胆子小,其实他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家伙,因为好管束呀,不怕他们以后起来造反呀!
选傀儡……哦,不对,这话有点难听了,应该说选代理人,不就是要选这样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