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这几日正在为派谁陪同公孙纪一起前往马城而烦心,那日议事的时候,他只是说过会另派武将随公孙纪同行,却没有定下人选。如今蓟县城内可用的武将也就鲜于辅、鲜于银和赵云三人,李严顶多能算半个。除了这四人,刘和环顾全城,有些悲催的发现,自己居然无将可用!

夏侯兰的名字,在三国时代虽然不甚响亮,但刘和却是知道的。这个跟赵云一起投奔了公孙瓒的武将,在赵云离开之后,投效了曹魏阵营,后来在博望坡时与赵云对阵,结果被赵云活捉。

据说夏侯兰明于律法,经过赵云的推荐,最终成为刘备军中的军正。

所谓的军正,便是古代军队中的执法官,主掌军事刑法。自春秋时期起到汉代,先后都曾设置此官,汉代时还增加了一名副职,谓军正丞。

现在,夏侯兰自己找上门来了,刘和马上便想到委派他去监督公孙纪这个反骨仔,相信有他这样懂律法的副将跟着,公孙纪一定会老实许多。

第八十一章 有将来投

蓟城南门外,夏侯兰有些焦急地不时向城门洞下望去,期待着同乡赵云的身影出现。

以他对赵云的了解,这次自己鼓动兄弟们前来投奔,赵云一定会欢迎和接纳的,只是不知一下子带着这么多人前来,那位肯为赵云送出安平国的大公子是否愿意接纳他们。

公孙瓒与刘虞关系恶化,在幽州已不是什么秘密,自己这些人都曾在公孙瓒营内效力,现在转投到另一方的阵营,让人听起来总是觉得有些隔阂,认为自己这些人不够忠心。

可是,兄弟们若不往北来投赵云,又有什么地方好去呢?冀州韩馥显然不是明主,否则当初赵云也不会领着大家离开冀州;袁绍的名望够大,但他手下兵强马壮、将领众多,也不差自己带着的这百十号人。

最重要的是,赵云如今的身份比之当初在公孙瓒营内担任的军侯,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兄弟们前来投奔于他,今后肯定会受到照应和庇护。

方才,夏侯兰带着兄弟们出现在蓟城南门外时,守城的士兵十分警惕,不由分说地便将他们拦了下来,那个头领还仔细询问了一番,直到夏侯兰解释说自己这些人都是赵云的同乡,是来投效的,守门的头领才稍稍放松了戒备,但还是没有立即放他们入城,而是让他们在城外等候消息。

夏侯兰却是不知蓟城之内前一段时间十分紧张,为了排查和清除城中的奸细,对于进出城池的人员,尤其是人数超过十人以上的青壮人群,盘查的非常严格。

负责看守南门的这位军侯,是步兵都尉鲜于辅麾下的底层军官,手底下有三百步卒。这几日他们这些军中的中低层军官每天都要前往大营内议事,曾经亲眼见过大公子和赵云都尉几次,知道鲜于都尉与大公子的关系甚密,与新晋的赵都尉也颇为交好。

正因如此,当南门上这个军侯听说来人皆为赵云同乡,是特意前来投奔时,赶紧派人前去军营向自己的上司鲜于银汇报,赶巧遇到了赵云也在营中,这才节省了不少时间。

约摸等候了半个多时辰,夏侯兰忽然看到方才盘查自己的那位军侯引着一位骑在马上的年轻公子向这边走了过来,在这位公子身后,还跟着同样骑在马上的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