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世子坐下来,说书人正在念一个兄弟争产的故事。
说有一户人家,有兄弟二人,大的没有子嗣,小的生了好几个,就在争家业由谁继承。
众人七嘴八舌。
“长幼有序,从来都是长子继承家业,哪能随便更改?”
“可长子没有子嗣,不就等于断根了?给次子也没什么不对。”
“现在没有子嗣,不代表以后没有,何况,还能过继呢!”
“以后要等什么时候?过继来的,终究不如亲子啊!”
“若是给了次子,长子以后生了呢?”
“对啊!长就是长,哪怕不继承家业,生不出来也要过继的吧?岂有因此不许继承的道理?”
“岂有这么简单?若是由长子继承,知道这些家业终究要给继子,他会尽心经营吗?还是父传子,子传孙,如此方才安稳。”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茶馆里闹哄哄的。
康王世子一边逗鸟,一边冷笑。
道理再正又如何?没有儿子,终究还得认命。
比如先帝。
也不知道是谁,忽然说了一句:“陛下也是过继来的,不是好好的吗?”
“呵,那你怎么不想想,宗室那么多人,为何要过继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