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不易察觉的担忧

“赵尚书。”朱瀚沉声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慑力。

赵勉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惊讶,随即恢复了平静。“王爷,来得正是时候。若有什么事情,何不坐下谈谈?”

朱瀚走上前,冷冷地扫视了赵勉一眼,心中已经有了决定。“赵尚书,你我虽在朝堂上为官,但有些事情,我却不敢再继续装聋作哑。”

赵勉的眼神陡然一凝,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王爷可有何事?”

“胡季安的事情,若你有知情,最好及时告知。”朱瀚的话语如刀般锋利,直指赵勉的内心。

赵勉的眉头微微一挑,随即微笑道:“王爷,胡季安不过是一介书生,怎么会与倭寇有所牵连?若真有此事,恐怕你我都难以收拾。”

他顿了顿,低声道,“不过,若王爷愿意与我共商大计,说不定可以一同破解其中的迷雾。”

朱瀚站在六部大堂之中,阳光从雕花窗棂洒落在金砖地面上,勾勒出一道道冷硬的光影。他双目如电,凝视着赵勉那张波澜不惊的面孔。

赵勉合上手中的书卷,神情不卑不亢,语气轻缓却暗藏锋芒:“王爷若是怀疑本官与胡季安之事有关,不如直言。”

“我不是来与你玩太极拳的。”朱瀚眯起眼睛,声音如刃,“昨夜神机营在晋商别院搜出的账册与书信中,有你的门生亲笔签名。你莫不是要告诉我——这是巧合?”

赵勉并未动怒,反倒轻笑一声,站起身来,走到案前,负手而立:“王爷,世间之事,常有似是而非之处。就如一张纸上写着‘赈灾’,落款却是‘张家口’,这其中的真假,怎能只凭一笔签名断定?”

“那你说,应凭什么?”朱瀚步步逼近,唇角勾起一抹冷笑,“还是说,要等胡季安当堂指证你,才算铁证?”

赵勉眼中一抹寒光闪现,却很快被他掩去。他不动声色地挑起眉:“王爷若想查,自便。但切记——朝廷之上,岂容空口白话?若无确证,莫怪赵某日后弹劾你扰乱朝纲。”

朱瀚冷哼一声:“弹劾?赵尚书莫不是忘了,你乃我大明臣子,不是晋商门徒。”

空气中的火药味愈发浓烈,两人眼神交锋,似要将彼此撕裂。

就在此时,大堂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一名身着锦衣卫服饰的亲军疾步而入,跪倒于地:“王爷,太子殿下传来口信,请您即刻前往东华门外的驿馆,有要事相商。”

朱瀚眉心一动,目光从赵勉身上移开,冷声丢下一句:“赵尚书,不送。”旋即披风一甩,快步出了六部。

赵勉望着他的背影,嘴角缓缓勾起一丝阴冷的弧度,转身时,却只轻拍了拍案上那本未曾翻完的《盐法纪要》。

东华门外的驿馆,此刻布防森严。

朱瀚抵达时,朱标早已在厅中等候。厅内无人,只有太子一人独坐。见朱瀚踏入,他即刻起身,迎了上来。

“皇叔。”朱标拱手行礼,面色凝重。

“标儿。”朱瀚回礼,目光一扫四周,“何事如此急切?”

朱标抬手一引,将朱瀚领入厅后密室,关上门后,才取出一卷帛书,低声道:“这封信,是太子妃昨日夜里从内府送来的——据她所说,是从太监汪子明的私宅中偷出。”

朱瀚接过帛书展开,眼神陡然一凝——那上头一笔一划清晰可见,是赵勉的亲笔手札。

信中措辞婉转,却多处暗藏暗号,提及晋商如何“引水西流”“分润盐道”“以硫换器”,更有“海东客人”之语,与倭寇所用代号不谋而合。

“这是死证……”朱瀚低声喃喃,眸色一沉,“但也说明,内宫有人早已与赵勉勾连。”

朱标脸色凝重:“这封信虽关键,却不足以斩赵勉。若我们贸然行动,只怕打草惊蛇。”

“是以你才叫我来?”朱瀚缓缓抬头,目光里透出几分意外的赞赏。

朱标点头:“皇叔若能暗查赵勉往来之人,清除他在六部内布下的眼线,孩儿愿以太子之名,上奏父皇,请他下诏彻查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