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对周围的一切都毫不在意

朱瀚刚要起身,突然听见奉天殿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浑身是血的锦衣卫撞开雕花木门:“王爷!神机营在晋商别院发现……发现……“

“发现什么?“朱元璋霍然起身,龙椅扶手轰然断裂。

“发现通倭的铁证!“锦衣卫跪伏在地,铠甲上凝着夜霜,“还有……还有胡季安的亲笔信!“

朱瀚瞳孔骤缩。二十年前胡惟庸案爆发时,胡季安不过是个总角小儿,怎会与倭寇有书信往来?

朱元璋站起身来,身形因为剧烈的咳嗽而微微颤抖,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一层阴沉的愁云。

那几道深刻的皱纹,像是岁月的刀痕,每一条都透露出无尽的痛苦与冷酷。

“通倭的铁证……”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紧接着,他转过头来,目光锐利如刀,直勾勾地盯向朱瀚,仿佛要从他身上看出所有的秘密。

“胡季安!一个小小的书童,竟然能与倭寇有染,难道这背后真的是胡惟庸案的余波?”

朱瀚的心猛然一沉,他低垂着头,屏住了呼吸。朱元璋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沉重的铁锤,敲打在他的心头。

二十年前,胡惟庸案风起云涌,数百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变,而此刻,昔日的胡季安居然也卷入了这场未知的风波中。

那个年少时懵懂无知的胡季安,如今竟已成为朝堂的危险人物。

“皇兄,”朱瀚忽然开口,声音压得很低,试图用最冷静的语气去回应那股涌上心头的急躁。

“胡季安的所作所为,似乎并非个人的决定。若是他真有通敌之事,必定有幕后之人操控,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恐怕仅是冰山一角。”

朱元璋微微皱眉,浑浊的眼神看向朱瀚。“你想说什么?”

“晋商、赵勉、胡季安,这一切似乎正在汇聚成一个更大的漩涡,而这个漩涡的核心,或许并不止是他们。皇兄,我们需要更深一步的调查。”朱瀚语气坚定,但眼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调查?”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露出一丝嘲弄,“你当本皇帝不知道这些?”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但是,既然你有此言,便去办。”

朱瀚点了点头,心里却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他转身准备离开,然而就在这时,锦衣卫的急报再次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只见一个面色苍白的侍卫匆匆进来,跪倒在地,声音急促:“启禀王爷,太子殿下有急事。”

朱瀚一愣,眉头微微一皱。“急事?什么事?”

“太子殿下的书信——”侍卫似乎有些犹豫,显然这事并不简单。“书信内容牵涉到了胡季安,还有一些……其他的事。”

朱瀚的心跳加速,嘴唇微微抿紧。他不由自主地朝朱元璋望去,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朱元璋却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沉默地坐回了龙椅,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传令!速速将太子殿下的书信带来。”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这封书信的重大意义。

朱瀚随侍在旁,心中却已在快速推演着可能的情节。如果这封信的内容真的和胡季安有所关联,那其中必定有更大的阴谋。

而朱标此刻的情况,是否也正被卷入了这场风暴之中?

片刻后,太子的书信被送到殿前。朱瀚接过信封,缓缓打开,目光扫过信中密密麻麻的字句。就在他读到一半时,眼神猛地一滞。

信中赫然写道:“关于胡季安的事情,然此事关乎太多,非我一人所能操控。倘若此事不彻底解决,恐将引发大明朝堂之乱。”

朱瀚的目光凝视着太子的书信,心头的震惊与不安让他几乎难以呼吸。

“皇兄,”朱瀚终于抬起头,低声道,“太子殿下似乎已经察觉到了这其中的诡异。他愿亲自前往调查此事,但……恐怕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