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假千金养家日常 周忱 848 字 2024-03-09

年初二是外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方氏虽然有娘家,但自从她爹没了?后,就跟方家那边彻底断了亲了,今天几乎户户几乎都有外嫁的闺女回门,热闹的很,只沈家这边安安静静的。

沈惊春偷偷打量自家老娘。

或许是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所以她的情绪只在最开始外面热闹起来的时候略微低落了一下,后面就恢复了正常,沈惊春见了也就放下心来,一整天什么也没干,就专心陪在方氏身边,过了一天。

接下来几天,依旧是各种走亲戚拜年,可惜沈家除了本村的族亲,实在也找不出其他的亲戚,又不好在别人家有人来拜年的时候窜门子,一家人在家闷了好几天。

本来按照沈惊春的意思,陆昀身为陈淮的老师,自家怎么也要上门给他拜年的,可陈淮却说陆先生虽然在祁县又宅子,可他却安家在庆阳府的,每到年节前,留守在庆阳老家的儿子就会派人来接,这样一来,唯一的拜年计划也夭折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正月十四,安静了几天的平山村又热闹了起来。

因为正月十五是小年,也称作上元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祁县自然也不例外,且因祁县富裕,这上元灯节并非是正日子才开始,而是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天。

“每年上元节,县城的人都多的不得了,人挤人的,所以咱们村里一般都是十四或者十六这天才相约去城里看灯,刚碰到你大伯娘,说他们家今天要去观灯,问我们要不要去呢!”

这个大伯娘指的当然是沈族长的大儿媳,沈延东的媳妇。

不说几个小的,连沈惊春都连忙点头。

上元节这么充满古意的名字在现代很少用,一般都是称作元宵,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普通上班族年假一般也就七天,连除夕的年味都很淡了,更别说元宵节小年了。

沈惊春本人也只在电视里见过所谓的元宵观灯,原主还在京城的时候,徐晏父子倒是每年会带她去玩,可这毕竟是别人记忆里的事,沈惊春现在回想起来,那感觉也跟看电视没啥区别。

一家人吃了个早晚饭,就收拾收拾锁了门出发去跟沈族长家汇合。

沈惊春这边自然是所有人都去看灯的,但沈族长家,三个孙媳一个怀了身孕,一个年前刚生了孩子不久,只最小的三孙媳能跟着一起去,再有沈族长老两口年纪大了不想遭这个罪也不去,大伯娘要留家照顾媳妇和孙子,余下众人有一个算一个,站在门口也有十来人。

“妹子,上车。”沈家的牛车由沈志清赶着出了门,一见她们还没喊方氏,倒先喊了沈惊春上车,一边又朝沈明榆开玩笑道:“我们明榆可是男子汉了,这就一架牛车,也坐不下那么多人,肯定是要你奶你姑和你妹坐了是不是,小男子汉就跟着一起走吧。”

沈明榆小小一个人,站直了身体才到他爹腰那么点高,听了沈志清的话,就板着一张脸朝他作了一揖:“四叔说的是。”

他话音未落,沈家人都笑了起来,陈淮一把将他抱起放到了牛车上,忍俊不禁道:“你才多大,好好坐着吧小男子汉。”

沈惊春也跟着笑,见沈志清还看着自己,连连摆手:“我就不坐了,天这么冷,跟着走一路也能暖暖身子。”

沈志清见她这么说,也不强求,等方氏搂着两个孩子在沈家几个妇人身边坐好,就赶着牛车往前走。

平山村近百户人家,十四这天进城看灯的自然不止沈家一家,到了村口便与其他人汇合到了一处,一眼望去只怕百八十人是有的,一行人便结伴往城里去。

从平山村到祁县,这一路上并不止一个村子,等到了城门口,人数已经将近小千人,有县衙的衙役们在城门口维持秩序,倒也没有出什么乱子,众人排着队依次进城。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还未进城门便能瞧见里面张灯结彩的,当真是热闹非凡。

沈延东兄弟一边随着人流往前走,一面交代沈志清兄弟几个:“你们兄弟几个也别光顾着看热闹,也要帮忙看着点明榆和蔓蔓,今天城里人多,你婶婶家里人少,难免有看顾不到的地方,可别叫拍花子的将人给拍了去。”

沈志清等人连连称是。

很快,几人就随着人流进了城,沈蔓被沈惊春紧紧牵着,沈明榆则由陈淮看顾,方氏则随时看着沈惊秋和豆芽。

走过城门后面那段路,人流被分散到各个街道,也就没有那么拥挤了。

村里人已经相互约好到点了就在城门口汇合,一进城,大家就四散而开了,此时只有沈惊春和沈族长一家还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