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几个字,以后在村里和族里也能说上几句话。别的不说,逢年过节写对联,收到的蛋和肉就不是小数。
柳纭娘看出来了他们的想法,直言道:“我并没有拒绝村里的孩子来上课,你们若想要送,跟他们一样送上两斤面,孩子就能进。”
“当初我让你们帮我请大夫,你们都问我要银子。所以,想占我便宜,趁早收了心思。”
兄弟几人闻言,心里后悔得无以复加。那一两银子,他们几人根本就没有分到多少,早知道廖小草在意这个,当初就不收了!
几人见柳纭娘愈发不耐烦,怕她真的着恼不肯收自家孩子,纷纷告辞离去。
来的时候,他们都想把孩子送给廖小草,再不济也要塞给夫子,可说了半天,还是和村里的孩子一样要两斤面,那就不能送所有的孩子来了,到底送哪个不送哪个,还得回去商量。
廖小蔷留在了最后,她面色苍白,苦笑着道:“妹妹,我和几个哥哥不同。他们能当家做主,说送孩子来,没有人能阻止。甚至家里人还会主动帮忙,而我……我现在还跟婆婆一起住,别说送孩子读书,只回个娘家要的礼,都得问她拿。她又嫌弃我娘家兄弟太多,不可能拿太多礼物,除了逢年过节,我就没有回去过。拿的礼物也少,几个嫂嫂对我很不客气。你就可怜可怜我,收了我两个孩子,成么?”
廖小草对于聘礼之事,其实没那么在意,在她看来,双亲把她卖了个好价,也算偿还了这份生恩。至于银子花到了谁身上,她都不想管。因此,成亲这些年来,一开始还逢年过节送礼回娘家,后来孟家老两口不在之后,她干脆能省则省。
她不是不怨,但心里最不喜的,还是这个三姐。
当初孟家上门提亲时,廖家所有的孩子都已到了适龄,他们最开始提的是廖小蔷,夫妻两人善良,想着廖小蔷身子弱,去了孟家之后。他们能帮着请医问药……最要紧的是,自家的孩子都是个病人,娶了廖小蔷回去,也算相配,谁也不嫌弃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