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喜看着不远处的房子,欲哭无泪。坐上牛车后,她干脆趴倒在木板上,实在累得不轻。
回村的一路上,无论车上的人说什么她都不答话,一来是伤心,自己离药就差那么一点点路。二来,也是实在没有力气了。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但村里没有秘密。好多人都知道钱小喜藏了一只银钗,说不清来路,被婆婆询问后还往外跑。
钱母听说了这事,眼睛一亮,直接奔到了姜芦花院子外大喊:“亲家母,那银钗是我让小喜保管的,不是别人给她的,你千万别多想。”
说着又大喊:“小喜,赶紧把银钗还给我。”
这些年来,朝廷每年征收赋税,一年比一年重,能够不闹饥荒,都算是富农。银钗这么贵重的东西,村里就没几户人家买得起。
钱家以前是挺富裕的,可五年前来征兵时,不愿意出丁的人家就得用银子买名额,那时候钱家东拼西凑,勉强把银子凑够。事实上,要不是全家几个女儿的婚事,他们也凑不出来。
直白点说,钱家能不出丁,汪家也出了一份力。
这么几年,钱家也是勉强凑合着过,绝对不可能拿得出银钗。
钱母脸皮够厚,不怕别人看笑话,嗓门大得很。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引来了不少邻居观望。柳纭娘从屋中出来,抱臂问:“那你倒是说说,银钗长什么模样?”
钱母:“……”
她们母女这几年来相处得不算融洽,女儿最近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要不是听到传言,她压根就不知道女儿有支钗,不过,她隐约发现女儿暗地里不太老实,那银钗不用问也知道是外头的男人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