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的时候,校长本来是极力推荐他选择工商管理或企业专业的,这个专业在90年代还是很洋气的,普通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大公司当副总都是可能的,但周林却出乎意料的选了国际政治这样一个极为冷门的专业,对口方向则选择了米国。
毕竟,凭他的见识和能力,在90年代学工商的话都能直接给教授上课了,实在是没什么可学的,反倒是政治学他很感兴趣,企业要是真想做大做强,不懂政治那是取死之道。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秦姗姗是被调剂专业的,能不能跟她成为同学全凭运气,周林也就随缘了。
开学的时候和高考一样,没人送他,他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进京报道,想想也还真是挺可怜的,看着校门口这些在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齐上阵的同学们,周林的内心充满了艳羨,虽然你们没有钱,但你们有爱你们,疼你们,还有时间陪你们的爸爸妈妈呀。
90年代,阶层固化还并不严重,活着干脆说就是没什么阶级固化,高中的教育资源分配也相对平均,因此可以明显感觉得到这一届的民大新生中农村孩子远远多于城里孩子,他们大多衣着朴素,面相淳朴,大包小裹的行李,而周林这样的,衣着得体且只带着一个行李箱的学生却是极少极少的。
关键他确实也没什么行李,箱子里大多都是些随身物品,毕竟缺什么东西直接买也就是了。
“同学,你是本届的新生么?”一个脸上长着小雀斑,看起来有一点小可爱的小姐姐主动上前打招呼。
“是啊。
“你好,我是学生会生活部的干事我叫赵露珠,负责新生引导的,请你出示一下你的录取通知书。”
说话的时候,这位小学姐的脸色还有一点点绯红。
不管是90年代还是新世纪20年代,迎新都是一件美差,是学长泡学妹,学姐泡学弟的最佳场合,周林长得帅,身材好,人又有气质,加上衣着得体一看就是家里有钱,因此一进门马上就被眼光毒辣的学姐给盯上了,那些没来得及凑上来的学姐们一个个都恨的几乎要顿足捶胸。
周林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递给她。
“周林?你这个名字还真别致,跟那个大名鼎鼎的‘小牟启忠’还是同名呢。”
周林笑着道:“关键是这个姓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