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收购ASML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2525 字 17天前

1991年9月5日,北京秋高气爽。

卓西度站在新落成的卓氏研究院大楼前,仰望着玻璃幕墙上反射的阳光。这座六层建筑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位置,周围已经聚集了数十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但卓西度知道,他的目标远比周围这些机构要宏大得多。

"卓总,光刻机研究所的批文下来了。"秘书小跑过来,递上一份盖着红章的文件。

卓西度接过文件,嘴角微微上扬。他转身对身边的韦国强说:"老韦,咱们这次要玩把大的。"

韦国强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你真的决定要收购ASML?那家公司现在虽然不起眼,但技术底子不错。"

"不仅是不错,"卓西度压低声音,"我得到消息,他们正在研发一种叫'极紫外光刻'的技术,这将是未来半导体制造的关键。如果我们能掌握这项技术..."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韦国强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在通讯芯片领域取得初步成功后,卓西度将目光投向了更上游、更核心的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三天后,卓西度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他计划先到美国顶尖大学招募人才,然后再前往荷兰洽谈ASML收购事宜。

飞机穿越云层,卓西度望着舷窗外翻滚的云海,思绪万千。十年前,他还是一个揣着96元闯深圳的穷小子;如今,他已是身家百亿美元的科技新贵。但金钱从来不是他的目标,他渴望的是打造一个能够与西方科技巨头比肩的中国科技帝国。

第一站是斯坦福大学。这所位于硅谷心脏地带的名校,培养了无数科技精英。卓西度希望通过校园招聘,找到那些既有才华又有抱负的年轻人。

招聘会在斯坦福工程学院的大礼堂举行。当卓西度走进会场时,发现已经座无虚席。这些年轻的面孔中,有不少亚裔学生,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

卓西度用流利的英语开始了他的演讲:"各位同学,我是卓西度,来自中国深圳。十年前,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他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许多人。从一碗米粉起家到创立科技公司,从通讯芯片到进军半导体设备,卓西度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科技创业图景。

演讲结束后,学生们排起长队递交简历。卓西度一一与他们交谈,寻找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激情的人才。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队伍末尾的一个女孩。她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急切,而是安静地等待着,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当她走近时,卓西度看清了她的面容——精致的五官,明亮的眼睛,一头乌黑的长发简单地扎成马尾。

"你好,我是苏晚晴,应用物理系光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她的声音清澈而自信。

卓西度接过她的简历,快速浏览了一遍。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多项光学领域专利的共同发明人,曾在贝尔实验室实习...这份简历堪称完美。

"苏博士,你的研究领域恰好是我们急需的。"卓西度抬头,发现她正专注地看着自己,那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

"我对您提出的光刻机研发计划很感兴趣,"苏晚晴说,"特别是您提到的要突破现有193纳米光刻技术的限制。我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光学系统,可能对极紫外光刻有帮助。"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两人深入讨论了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难点。卓西度惊讶地发现,这个年轻女孩在光学领域的见解甚至超过了许多资深工程师。更令他心动的是,她眼中闪烁的那种对科学纯粹的热爱和追求。

"苏博士,我诚挚地邀请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卓西度最终说道,"我们可以提供最好的研究条件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苏晚晴微微一笑:"卓先生,我需要考虑一下。不过,如果您不介意,我想了解更多关于您对ASML收购后的计划。"

就这样,他们约定了第二天在校园附近的咖啡馆继续详谈。

次日下午,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洒在木质桌面上。卓西度提前到达,点了一杯黑咖啡。当苏晚晴推门而入时,阳光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边,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牛仔裤,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优雅气质。

"抱歉,实验室的数据处理耽误了一些时间。"她坐下时,一缕发丝滑落额前,她随手将它别到耳后。

卓西度发现自己无法移开视线。"没关系,我也刚到不久。"他递过菜单,"想喝点什么?"

"茉莉花茶,谢谢。"她的回答让卓西度有些意外。

"我以为你会选择咖啡,毕竟在美国这么久。"

苏晚晴笑了:"我的胃还是中国的胃。"这个简单的回答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接下来的谈话中,卓西度详细阐述了他对光刻机技术发展的构想和对ASML的收购计划。苏晚晴时而点头,时而提出尖锐的技术问题,两人很快沉浸在专业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