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甘草

甘草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中药材,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1.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等。

2.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长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3.产地: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在东北、华北、陕西等地也有分布,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生长。

4.性状特征:

1.甘草根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有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2.根茎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不粗糙,皮孔细而不明显。

4.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壮。

功效与作用

1.传统医学功效:

1.补脾益气: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状,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四君子汤。

2.祛痰止咳:能缓解咳嗽气喘,可单用或与杏仁、贝母、桑叶等配伍用于肺热燥咳,也可与桔梗、玄参、麦冬等同用组成玄麦甘桔含片治疗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口鼻干燥。

3.缓急止痛:可用于腹部或四肢拘挛疼痛,与白芍合用组成芍药甘草汤,能柔肝解痉、和营止痛,适用于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如小腿抽筋、偏头痛、胃脘痛、原发性痛经等。

4.清热解毒:生用甘草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等,也可用于解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

5.调和诸药:在方剂配伍中,甘草可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偏性),缓和清热方或温热方中药力迅猛之弊,使药力徐徐图之,祛邪务尽而不伤正,或给予正气恢复余地,还能加强汤药的口感。

2.现代医学作用:

1.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甘草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效,可作为缓和剂用于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等,其制剂能促进胃部黏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

2.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可提取甘草甜素、甘草甙或甘草次酸等成分,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

3.抗菌和抗病毒: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体外对金葡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在传统中医中也长期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肝炎、口腔溃疡等诸多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

4.解毒: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可与毒素发生反应,对氯化铵、组织胺、水合氯醛、苯砷、升汞等多种毒物有解毒作用,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效果,还能在胃内吸附毒物,减少毒物吸收。

5.抗肿瘤、抗氧化、增强记忆力、保护神经、降糖、降胆固醇:现代试验研究发现,甘草还具有这些药理活性,在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内皮机能紊乱,缓解高胆固醇血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临床应用

1.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具有抗过敏、免疫调节、抑制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病毒增殖等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皮炎、斑秃等皮肤炎症疾病。

2.甘草酸乳膏:有类似于弱效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有抗过敏、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外用可治疗湿疹、皮炎及皮肤疱疹等皮肤疾病。

3.复方甘草黄酮乳膏:以甘草黄酮为主要成分,同时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等天然抗氧化剂,协同发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现减少色素生成的目的,常被用于治疗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