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赶回海城

楠妈妈编号23,同病房的还有25号,26号,27号,四人一间,没有24号。开始楠楠有点纳闷,后来一想,可能是认为24号不吉利,才有意避开的吧?

想想挺人性化的。毕竟病号来自五湖四海,信念不同,有人信。这种信念,在医院这个绝对科学的地方,也被尊重。

25号,内蒙古通辽人,54岁,女性,治疗眼睛斜视。她今天手术,手术时间三小时,陪护是一个32岁的男士,说和病号女儿是朋友,但又不是对象,很奇怪又有点神秘的病号与陪护。她的女儿今天来了,做了一些男士不方便做的事,然后就又走了。

这个男士陪护不错,很有耐心,人的性情也不错。

26号,辽宁人,44岁,丈夫是陪护。甲亢引起的眼球突出。第一天看到她,觉得很奇怪,眼神很是吓人。不过几天相处下来,很是热情豪爽,乐于助人,又知道是来看眼球突出的病,就觉得不再那么吓人了。

倒是她丈夫,放下手机就打呼噜,有点折磨人,而且还是个大烟鬼,躲卫生间抽烟,都无法阻挡烟味漫延,甚是让人发愁。不过人还可以,每次搬陪护床,总是会主动帮助楠楠,每次领饭,总是会帮忙把病友的饭都捎回来。

一次开玩笑说起抽烟之事,虚心接受,到处找不被发现的角落抽烟,没再在病房内抽烟。随之,对他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27号,京城打工女,29岁,骑电动车摔倒,伤到眼睛鼻腔。全家都在京城打工,特别胖,很少说话,倒也随和,开始不爱说话,熟了就好了些。打工女有妈妈做陪护。那妈妈五十多岁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个任劳任怨,辛苦劳作的治家女主。几乎不影响别人,谨小慎微,不卑不亢的做着自己的事,偶尔搭个腔,比较随和。病房里的呼噜声和偶有的烟味把她折磨的很辛苦。

楠楠的心境特别平和,和她繁杂的工作相比,伺候老妈实在算不上什么累活。看着一屋子的八个人,她想的是: 相聚即是缘分,来自五湖四海,奔着一个目的而来,都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互相迁就互相包容,才能让自己,也让室友尽量舒心一点。”

估计,每个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吧!所以,虽然有怨言,相处起来倒也融洽。

生活百味,细嚼起来,个中滋味无非就是——活的就是心态

这两天,楠妈妈状态不好,眼睛手术后,应该没有大问题。但是脸肿一直没有消除,还有加重的趋势。楠楠问大夫,院内院外各种检查,最终没有明确的答复,都是猜测中。最后大夫告诉楠楠说:“眼睛能好就行,肿会慢慢消。”

此话没有什么说服力,大夫所说的会慢慢消,只是针对手术导致的肿大,而楠妈妈在手术前就有脸肿的症状,不属于大夫说的那类。

楠妈妈着急的是查不出原因的病,弟弟勇军安慰道:“出院后去湖城医院,那里的内分泌科全国最权威,而且也离家近。”

楠楠安慰老妈的话说了一大筐,只是转移了老妈的注意力,楠妈妈的叹气声会不经意地传来,与人闲聊时总也会说:“查不出病因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