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陈宫守忠义,刘备图大业

次日清晨,济南城被厚重的阴霾笼罩,刺骨的寒风如刀刃般割过大街小巷,似乎在宣告着这乱世的残酷。刘备带着一众亲随,满怀期待地将陈宫送出济南城。城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那声音仿佛是命运的低语,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沉重。

陈宫转过身,面向刘备,双手抱拳,恭敬地拱手施礼,脸上带着一贯的沉稳与谦逊,说道:“劳烦使君远送了。此次前来,承蒙使君热情款待,宫感激不尽。”

刘备上前一步,紧紧拉住陈宫的手,眼中满是热忱与期盼,诚挚地说道:“备久仰先生的才名,如雷贯耳。这些年,备四处奔波,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只为寻得一方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净土,更渴望能有先生这般贤才相助。只可惜先生已出仕曹营,若是日后在兖州不如意,青州这一方天地,始终会为先生留有一席之地。备求贤若渴,真心希望能与先生共事,共图大业。”

陈宫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动,那是被刘备诚意打动的瞬间。但很快,他的神色恢复了平静,轻轻抽出自己的手,后退一步,再次欠身行礼。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看穿这乱世的迷雾,语气坚定而不失礼貌:“刘使君的厚爱,宫铭记于心。只是,我深受忠义之道熏陶,自当从一而终,绝不能做出背主之事。”

陈宫抬起头,目光望向远方,陷入回忆,神情庄重,仿佛看到了自己追随曹操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想当初,我空有满腹经纶,一心想要在乱世中施展抱负,拯救苍生,却四处碰壁,无人赏识。在我几乎要对这乱世绝望之时,曹公听闻我的才名,亲自派人邀我相见。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我衣衫单薄,怀着忐忑的心情踏入曹府。曹公不仅没有丝毫的架子,还立刻命人为我准备了暖和的衣物和热汤,那一碗热汤下肚,暖的不只是我的身体,更是我的心。”

陈宫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忧虑与坚定:“随后,曹公与我促膝长谈,从天下局势到治国安邦之策,他对我的见解不仅认真倾听,还频频点头称赞,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才华被人重视。交谈结束后,曹公当即决定重用我,让我参与诸多军政大事的谋划。这份信任,让我在这乱世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且曹公乃雄才大略之主,他心怀天下,志在平定四方,结束这乱世的纷争,拯救苍生百姓于水火。这些年,我亲眼目睹他如何以非凡的谋略和果敢的决策,在群雄逐鹿中崭露头角。他的雄图霸业,与我心中的理想不谋而合。我坚信,在曹公的麾下,我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实现天下太平的宏愿贡献力量。”陈宫微微抱拳,言辞恳切,“刘使君,您的青州或许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天地,您的诚意也让我深深感动。但我既已投身曹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绝不能因为一时的诱惑而违背自己的忠义之心。”

刘备听后,眼中虽有一丝失落,但更多的是对陈宫忠义的敬佩。他长叹一声,说道:“先生忠义可嘉,备自愧不如。既然如此,备也不再勉强。只望日后,你我虽各为其主,但仍能为了天下太平,携手共进。”

陈宫拱手道:“使君深明大义,宫亦有此愿。”说罢,陈宫翻身上马,在随从的簇拥下,朝着东郡的方向疾驰而去。

刘备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久久伫立,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远方的阴霾之中。寒风吹过,刘备的披风猎猎作响,他心中感慨万千。陈宫的忠义让他敬佩,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求贤若渴、成就大业的决心。

“主公,您此番想招揽陈宫,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简雍驱马上前,与刘备并肩而行,脸上带着一丝关切,轻声问道。

刘备微微摇头,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渴望与无奈:“宪和,你有所不知。袁术、袁绍等人,麾下皆是武将如云,谋士如雨。备虽侥幸坐领青州,可这青州久经动乱,百废待兴,人才稀缺啊。今日见到公台,他的才识与谋略令备深感钦佩,求贤之心更是不可遏制,才一时冲动,说出那番唐突之言。”

简雍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理解与认同:“主公求贤若渴,实乃我等之幸事。只是这招揽人才,还需徐徐图之。”

两人说着,已经来到了城内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百姓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虽面带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刘备看着这一切,心中的责任感愈发沉重。

“宪和,你说曹操会不会答应借粮一事?”刘备眉头紧锁,神色中带着几分不确定,转头看向简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