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讨董联军散,群雄谋局起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倒行逆施,引得天下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讨董联军。

这一日,联军营帐之中,气氛凝重。袁术满脸急切,站起身来,双手猛地一拍桌案,大声说道:“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诸公当整顿军马,一战而下!”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袁绍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抬手摆了摆,缓缓说道:“公路且安。我军与董贼会战数月,损失惨重。现虎牢至函谷千里之地,荒无人烟,粮草周济困难,士兵疲惫不堪,实在无力再战啊。”袁绍身为联军盟主,此刻也是一脸的疲惫与无奈。他深知,继续进攻,胜负难料,且己方损失巨大,实在难以支撑。

袁术一听,心中顿时火起,瞪大了眼睛,指着袁绍说道:“我等兴兵讨贼,尚未全功,怎可半途而废?如今正是关键时刻,怎能因些许困难就退缩不前?”袁术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掌控朝廷,对袁绍的退缩极为不满。

这时,陶谦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士兵的死活和军队的实际情况。”陶谦为人忠厚老实,他不愿看到士兵们再去白白送死。

“我等来此是为公义,何来私益?”袁术梗着脖子,大声反驳道。他试图用公义来压制众人,让大家继续进攻。

“会战半载,我等钱粮运送千里,早已不足。现在又要运送千里,未战先败不远也。”公孙瓒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深知,战争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粮草物资的比拼。没有充足的粮草,军队根本无法持续作战。

“这……”袁术一时语塞,他本想一举攻灭董卓,这样他和袁绍就可以凭功控制朝廷内外。可诸侯们都不肯再进,就连袁绍这时也不想再进,这让他气愤异常。“竖子不可与谋!”袁术狠狠地骂了一句,转身大步走出帅帐。

一出帅帐,袁术看着营中士兵们忙碌收拾行装准备撤军的景象,又想起董卓之乱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心中一阵酸涩。抬眼望去,远方村落烟火寥寥,田野荒芜,他不禁长叹一声,喃喃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话恰好被路过的韩馥手下沮授听到,沮授心中大为惊叹,能道出这般感慨之人,定非等闲。他不禁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起袁术。只见袁术身形魁梧,虽面带怒容,但眼眸中透着一股坚毅与不甘,举手投足间有着上位者的威严。

韩馥见沮授停步,便介绍道:“此乃袁公路,袁公也。”袁术听闻,看向沮授,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问道:“你是何人?”韩馥忙又介绍:“这是我麾下沮授,智谋过人,平日里对天下局势颇有见解。”

袁术一听,眼中顿时大放光彩,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快步上前拉住沮授的手,热情地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竟在此相遇,实乃袁术之幸!刚才那番话被先生听到,先生想必能懂我心中的抱负与无奈。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我一心想平定乱世,还百姓太平,正缺先生这样的贤才相助啊!”

沮授感受到袁术的热情,心中对袁术的好感也不禁增添几分。眼前的袁术,不似其他诸侯只知争权夺利,还能心怀百姓,这份胸怀令他动容。他微微拱手,恭敬地说道:“袁公心怀天下,令沮授钦佩。今日得闻袁公感慨,便知袁公非寻常之人。”

袁术拉着沮授便往自己营帐走去,把韩馥一人丢在一旁,一边走一边说:“先生既有才学,又如此懂我,且去我营帐一叙,咱们好好聊聊这天下局势。”韩馥看着走远二人无奈苦笑摇摇头。

到了营帐,恰好戏志才也在。袁术笑着对戏志才说:“志才,今日可真是大喜啊!我竟遇到了沮授先生,先生智谋超群,我们相见恨晚!”戏志才起身拱手,向沮授表示欢迎:“久仰沮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三人落座后,袁术率先开口:“如今讨董联军即将分崩离析,董卓未灭,天下依旧大乱。二位先生认为,我当如何在这乱世之中谋求出路?”

沮授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袁公,如今诸侯割据,各怀心思。我们当务之急是积蓄力量,稳固根基。可先占据富庶之地,发展农桑,招募贤才,训练精兵。待实力雄厚之时,再图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