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熊掌的朋友都知道,这玩意想吃美,得提前很久让厨师做准备工作。
关于做法,那可真是不老少。
各家各派的法子全不一样,至于哪家更好吃,也没个定论,反正美食软件上是找不到这个排名。
柳正骨做熊掌,说是跟一个四川厨子学的,至于正宗不正宗的,那就不清楚了。
这玩意想摆弄出好滋味,处理干净才是关键。
后世有罗刹国的留子博主发视频,展示烹饪熊掌,吐槽一股子腥臊味,闻着就是一种考验。
有啥说啥,平时凑一块连妈妈的味道都研究不明白的一帮人,非要整一般厨师都不敢碰的大菜,属实是有点给自己上强度了。
熊掌处理干净还只是第一步,后面发过之后,还得凉水下锅,水开之后倒掉,继续加凉水煮,最少也得折腾三遍。
这其中,还得加入一些大料啥的去腥,繁琐麻烦还格外讲究,绝不是高压锅连毛带皮焖里头能成事的。
这么折腾完,才算是把熊掌给处理好了,还得忙活配料。
炖熊掌的汤,对配料的要求不低,饶是柳正骨想法子划拉,也就咂摸回来了鸡、肘块、火腿、虾、五花肉、海米、甘草、葱、姜。
不全乎,但也勉强够使了。
这里头不得不说明的是,能收集这么多配料,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们功不可没。
沾着点稀罕的东西,去都靠来回淘换。
配料的处理也有讲究,反正挺麻烦,这么一锅汤熬出来,别说炖熊掌了,把鞋垫子炖里头,滋味也不会太差。
用熬好的汤,把熊掌小火煨三四个钟头,直到软烂,这才算是能吃了。
按照柳正骨的说法,乡下屯子里,没法讲究,大家伙凑合对付一口算逑,就是那么个意思!
别说其他人了,就连林彩英都感觉,能吃上这一口,张红旗那一指头都没白挨!
要么说还是年轻人不懂得哪头轻哪头重呐,就盯着口腹之欲了,是吧。
四个熊掌,柳正骨一气给摆弄出来了,饶是前期工作很充分,可也直到天黑透了,熊掌才端上桌。
这一屋子里坐的满满当当,大家一块儿尝红烧熊掌的滋味,那真是赞不绝口!
有啥说啥,虽说条件一般,但柳正骨也是花了心思整治的,滋味真就不错,没有腥臊怪味,入口软糯,有点类似蹄筋炖烂糊那个口感,格外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