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偏殿。
灯火依旧,空气却似乎比前几日更加凝滞。
赵康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的并非卷宗,而是一封措辞委婉的“问候信”。
来自一位身份不低的老同僚。
信中并未明言,字里行间却透着“顾全大局”、“不宜牵连过广”的暗示。
这已不是他收到的第一份类似“提醒”。
还有些旁敲侧击的话语,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他耳中。
无形的压力,正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朝堂的水,比想象中更深,更浑浊。丞相虽倒,其经营多年的关系网,依旧在暗中发挥着作用。想要彻底清除,谈何容易。
韩鸣从外面走进来,恰好看到赵康沉思的模样。
他目光一扫,便留意到赵康手边那封信笺,以及对方眉宇间难以掩饰的沉重。
这几日,他亦察觉到气氛微妙的变化。
一些审讯似乎遇到了阻力,某些线索的追查也变得不那么顺畅。
有人在暗中使绊子。这帮老狐狸,果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习惯了用权势和关系解决问题,如今自然也想故技重施。
韩鸣走到赵康身边,并未多问。
他只低声道:“大人,有些事情,或许我能帮上忙。”
他那双眼睛里,闪烁着一种不同于寻常官员的、洞悉世情的锐利。
赵康抬眼看他。
石公也放下手中的卷宗,目光投了过来。
韩鸣继续道:“对付某些人,按部就班未必有效。有时候,得用些‘特别’的法子。”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赵康与石公对视一眼。
他们都明白韩鸣话中的意思。
韩鸣过往的经历,或许正能在此刻派上用场。
赵康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你要小心行事,切莫授人以柄。”
“韩鸣明白。”
他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偏殿门口。
那些曾经混迹街头、游走于三教九流之间积累下的人脉和手段,如今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要让那些试图干扰办案的人,尝尝自顾不暇的滋味。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里似乎平静,水面下却暗流涌动。
几位平日里喜欢对清查小组指手画脚、施加影响的官员,忽然都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不是家中失窃了几件无关紧要却又让人心烦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