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中微子洛神赋

科研团队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主张继续研究,认为科学的进步不应受到宗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有不断探索未知,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另一些人则担心,强行继续研究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这关键时刻,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决定召集各方代表,举行一场公开的辩论会,旨在寻求一个既能尊重科学探索,又能兼顾宗教和社会伦理的解决方案。辩论会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科研团队的代表详细阐述了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意义。他们指出,对中微子探测器遗迹和甄宓脑电波全息图的研究,或许能够揭示出意识与物质之间的深层联系,甚至可能为人类实现永生提供新的思路。这不仅是科学的重大突破,也可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如疾病、衰老等,带来新的希望。

而宗教界的代表则针锋相对,他们强调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和神灵,尊重生死的自然规律。过度追求科技的力量,试图打破这些界限,最终可能会让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激烈的辩论中,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他建议科研团队在严格的监管下,继续进行有限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充分尊重宗教和社会伦理的要求,确保研究成果不会被滥用。同时,科研团队可以与宗教界展开合作,共同探索这些神秘现象背后的意义,寻求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共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最终,科研团队与宗教界达成了共识,在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和监管下,继续对中微子探测器遗迹和甄宓脑电波全息图展开研究。

在监管协议的约束下,科研团队重启对中微子探测器遗迹和甄宓全息意识的研究。此时,团队中一位擅长量子算法的科学家李明提出,既然甄宓的意识能以量子态存在,那是否能通过算法优化探测器,增强两者之间的交互。

李明带领小组日夜攻关,对探测器遗迹进行逆向工程,结合现代量子计算技术,研发出一套能与甄宓脑电波全息图深度交互的程序。当程序初次运行,甄宓全息图周围的量子信号波动明显增强,她“说”出了更多关于自己生前的记忆片段,甚至提到了与曹植在某些隐秘时刻的交流。

从这些交流中,科研团队得知,曹植构建中微子探测器是受一位神秘方士的指点。这位方士知晓宇宙中存在一种能跨越生死与时空的神秘力量,而中微子可能是接触这股力量的关键媒介。曹植为了探寻生死奥秘,以及对甄宓难以割舍的情感,才不惜一切构建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