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克苏鲁凌烟阁

:功臣画像变异为旧神图腾,长安陷入集体认知污染

大唐,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城,在盛世的余晖下,处处彰显着辉煌与荣耀。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叫卖声、马蹄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街道两旁,酒肆茶楼林立,文人墨客、商贾旅人穿梭其中,尽享这太平盛世的繁华。而在皇宫的一角,凌烟阁庄严肃穆地矗立着,承载着大唐的荣耀与历史。

凌烟阁内,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高悬于壁,他们或身姿英武,或儒雅睿智,每一幅画像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他们为大唐立下的赫赫战功。这些画像不仅是对功臣们的表彰,更是大唐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唐人。孩童们在学堂中诵读着功臣们的事迹,眼中满是崇敬;街头的说书人,也常常将这些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引得听众们热血沸腾。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看似永恒的平静。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狂风呼啸着席卷长安。一道道闪电如银蛇般划过夜空,将整个城市照得亮如白昼。一道诡异的闪电击中了凌烟阁,瞬间,阁内传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仿佛是无数冤魂的哭号。守阁的卫士们惊恐万分,身体在狂风中瑟瑟发抖,手中的长枪也因恐惧而微微颤动,却又不敢擅自进入查看。他们只能紧盯着那扇紧闭的大门,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可怕的声响赶快停止。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凌烟阁的大门缓缓打开。吱呀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刺耳,仿佛是古老的叹息。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庄严肃穆的功臣画像,竟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变化。画像上的人物轮廓开始扭曲,五官变得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奇形怪状的图案和符号,散发着神秘而诡异的气息。这些图案仿佛有生命一般,不断蠕动、变化,仿佛在试图传达某种不可名状的信息。一位老工匠凑近画像,想要一探究竟,却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双手捂住眼睛,踉跄着后退,嘴里念叨着:“这不是人间该有的东西!”

很快,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议论纷纷,恐惧的情绪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一些大胆的人试图靠近凌烟阁,一探究竟,却在看到那些变异的画像后,吓得瘫倒在地,口中喃喃自语着一些听不懂的话语,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市场上,原本热闹的交易变得冷清,商人们无心叫卖,顾客们也匆匆而过,每个人都在担忧着这场诡异的变故会给长安带来怎样的灾难。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开始出现一系列怪异的现象。夜晚,街头时常传来不明来历的诡异声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黑暗中窥视着人们。一些居民家中的物品也开始莫名失踪,而在原地却留下一些奇怪的痕迹,像是某种未知生物的脚印。孩子们在梦中惊醒,哭喊着看到了可怕的怪物。有个孩子描述,那怪物有巨大的眼睛,浑身长满了扭动的触手,只要看它一眼,就感觉灵魂都要被吸走。

一位名叫李逸的年轻学者,对神秘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听闻凌烟阁的变故后,决定深入调查。李逸穿梭于长安的大街小巷,收集各种线索,与那些目睹怪异现象的人交谈。他发现,所有的异常似乎都与凌烟阁的画像变异有关,而这些变异画像所呈现出的图案和符号,与他曾经在一本古老的典籍中看到的克苏鲁神话中的旧神图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本典籍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从一位云游道士手中所得,典籍上的文字晦涩难懂,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描述。

李逸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他决定将自己的发现告知朝廷。在朝堂之上,李逸向皇帝和大臣们详细描述了自己的调查结果。他言辞恳切,神情严肃,从凌烟阁的变故,到长安城内的怪异现象,再到他对克苏鲁神话的研究和发现,一一阐述。皇帝李世民听后,脸色凝重,他意识到,这场危机可能远比想象中更加严重。于是,他下令召集朝中的智者、道士和高僧,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智者们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试图寻找破解之法;道士们设坛做法,祈求神灵的庇佑;高僧们则日夜诵经,希望能净化这被污染的气息。然而,一切努力似乎都无济于事。那些变异的画像依然散发着诡异的光芒,长安城内的怪异现象也愈发频繁。夜晚的长安,街道上弥漫着诡异的雾气,偶尔还能听到不明物体的嘶吼声,让人毛骨悚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百姓的认知开始受到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行为变得异常,有的开始胡言乱语,仿佛被某种邪恶的力量控制;有的则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不敢出门。市场上的生意一落千丈,店铺纷纷关门,曾经繁华的长安,如今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曾经热闹的酒肆,如今冷冷清清,酒保百无聊赖地擦拭着桌子,眼中满是忧虑;茶楼里,也没有了往日的说书声和欢声笑语,只剩下一片死寂。

小主,

李逸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深入研究克苏鲁神话和那本古老的典籍。他常常在昏暗的烛光下,一坐就是一夜,仔细研读每一个字符,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破解危机的方法。终于,他在典籍的一个隐晦角落,发现了一段关于旧神封印的记载。记载中提到,要封印旧神的力量,需要找到三件神器,并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一场神秘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