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换了一身灰布长衫,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活脱脱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他端着茶盏,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围的茶客。
靠近戏台的是些寻常百姓,有的独坐,有的三五成群,一边品茶一边评点着台上的戏文。但在他们中间,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衣着考究的绅士,那些人的举止虽然自然,眼神却总是不经意地扫向四周。
";帮派的眼线。";特使在心中默默记下。
二楼的包厢里,不时传来麻将牌的碰撞声和爽朗的笑声。透过雕花的木窗,能看到几个穿着西装的买办模样的人物。他们说着一口流利的洋泾浜,举止间带着几分傲慢。
";租界势力的代言人。";特使又在心中记了一笔。
一楼大堂最显眼的位置,坐着几个军官模样的人。他们穿着便装,但那挺直的腰板和警惕的眼神还是暴露了身份。这些人不时交头接耳,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机密事项。
";警备军的人。";特使轻轻抿了一口茶。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突然凝固在角落里的一张桌子上。那里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身着锦缎长衫,面相和善却带着几分精明。在他身边,站着两个穿着西式礼服的保镖,举止优雅但眼神锐利。
";黄根荣...";特使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
这位法租界的华董之一,在申城可谓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他的产业遍布租界内外,与各方势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因为林宇的崛起,他的处境似乎有些微妙。
黄根荣优雅地品着茶,时不时与周围打招呼的茶客点头示意。但特使注意到,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地扫向门口,似乎在等什么人。
茶楼里的喧嚣声,戏台上的锣鼓声,此起彼伏的说笑声,都在特使的耳中渐渐淡去。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那个角落。
黄根荣身边的座位是空的,而从他不时看向门口的眼神来看,等的人显然身份不一般。作为法租界的华董,能让他亲自等候的,必然不是普通人物。
小主,
";有意思。";特使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个看似平常的茶楼,或许就是打开申城这盘棋局的一个关键点。
台上的花旦唱到了《玉堂春》最动人的一段,但特使已经无心欣赏。他在等,等着看黄根荣到底在等谁。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理清申城错综复杂局势的重要线索。
黄根荣端起茶盏的手突然顿了一下。作为在申城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江湖,他对危险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