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营地后,郭自洁顾不上疲惫,一头扎进了会议室,与队员们围坐在一张简陋却充满紧张氛围的桌子旁,开始仔细梳理和分析他们获取的关于敌人的详尽情报。这些情报犹如散落的拼图碎片,而他们必须将这些碎片精准地拼凑在一起,才能勾勒出敌人完整而清晰的轮廓,从而找出其致命的弱点。
经过一整晚的细致研讨和深入分析,他们逐渐揭开了敌人行动规律的神秘面纱。原来,这股敌人并非毫无章法地肆意行动。每到夜间,他们会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营地的核心区域,以加强防御和警惕性。此时,营地周围看似严密的防守下,实则存在几个防守相对薄弱的侧翼地带。这些侧翼地带平时被认为是安全的“盲区”,敌人因为过度自信于核心区域的安全防护,而疏忽了对这些地方的巡查和防守力度。
此外,敌人内部的指挥体系也存在一个明显的漏洞。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一段特定的时间段内,通信会出现短暂的延迟和不稳定的情况。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可能是决定战斗成败的关键契机。
郭自洁紧紧握着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深知这是一场艰难而关键的战斗,但他们绝不能放弃。此时,营地的灯光昏黄而温暖,却无法驱散大家内心的凝重。郭自洁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一个初步的反击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他们决定利用敌人夜间将主力集中在核心区域的特点,在黎明前最黑暗、敌人最为松懈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
这个计划看似冒险,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黎明前的黑暗,敌人的视线会受到极大限制,视野变得模糊,这使得他们难以发现我方的具体兵力部署和行动轨迹。而且,在经历了整夜的警惕和紧张后,这个时间段敌人的警惕性会降至最低,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悄然接近敌人的目标区域,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不过,郭自洁也清楚,要成功实施这个计划并非易事。首先,他们必须解决如何在不引起敌人警觉的情况下,将兵力悄无声息地转移到预定攻击位置的问题。毕竟,敌人虽然在这个时间段警惕性降低,但他们的警戒线依然存在,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敌人的警觉。
其次,他们还需要解决突袭后的火力支援问题。一旦打响战斗,敌人必然会迅速做出反应,加强防守并向我方阵地反击。此时,我们的火力支援必须跟上,确保我方能够持续压制敌人,夺取战斗的主动权。
为了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郭自洁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组织队员们进行多次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实战场景,让队员们熟悉敌人的行动规律和应对方法,提高大家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他也会利用这个时间,对各攻击小组的任务进行详细的分配和讲解,确保每个人都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营地都沉浸在一片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队员们争分夺秒地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他们深知,这将是一场关乎营地生死存亡的战斗,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在战术讨论会上,大家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如同璀璨的烟花,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使反击计划更加完善和可行。
与此同时,郭自洁意识到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想要彻底消灭这股威胁可能还不够。他决定积极联络周边的幸存者队伍,争取他们的支援和配合。
郭自洁带领着一支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了敌占区,前往附近的几个幸存者营地。他们一路上小心谨慎,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前进一步,都要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确认没有敌人的踪迹后,才继续前进。
当他们终于到达第一个幸存者营地的入口时,迎接他们的是两排持枪的守卫。郭自洁上前一步,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和诚意,向守卫说明了来意。守卫们对他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惊讶,但郭自洁的真诚和坚定打动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