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明英烈祠外,百姓们陆陆续续赶来,其中不乏妇孺孩童。
他们纷纷在不远处跪地,朝着英烈祠内烟火缭绕的英烈灵牌虔诚叩头。
朱由校瞧见这一幕,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百姓们走去。
四周侍卫见状,纷纷欲上前护驾。
朱由校却大手一挥,朗声道:“你们都不必围在朕身边。
这大明英烈祠前,叩拜的皆是我大明的百姓,祠内供奉的都是忠君爱国的万千英烈。
朕若在这英烈祠前还需侍卫护卫,那朕这皇帝也不用再做下去了。”
言罢,他上前轻轻推开侍卫,径直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面前,将其缓缓扶起,温声问道:“老人家,您身上这孝,是为谁人所戴啊?”
老者抬起头,见眼前身着龙袍之人竟是天子朱由校,惊愕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原本,他们这些京城百姓想着就在大明英烈祠外远远祭拜,或是等朝廷的祭奠典礼结束后再进去祭拜,却不曾想,贵为大明天子的朱由校,竟亲自前来慰问百姓。
惊愕过后,老人家身子颤颤巍巍,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回皇上的话,草民的两位兄长,当年在萨尔浒一战中,跟随杜总兵的西路军出征,不幸双双战死,以身殉国。
就在前几年,草民的两个儿子也毅然前往辽东投军。
前些日子传来噩耗,老大已经为国捐躯了。
听闻皇上下旨建造大明英烈祠,供奉大明英烈的灵牌,草民便想着今日前来,好好祭奠一番两位兄长和儿子。”
朱由校听闻老人家的讲述,不禁动容,感慨道:“原来是满门忠烈啊!
老人家,您的两位兄长当年在萨尔浒一战中为国捐躯,如今您的长子又尽忠报国,实在令人敬佩。
敢问您的二儿子叫什么名字?
朕这就让朝廷下发公文,把他调回京城,也好留在您身边,为您尽孝。”
不曾想,老人神情坚毅,倔强地摇了摇头,眼眶泛红,语气坚决地说道:“皇上的好意,草民心领了。
但草民明白,有国才有家啊!
小老儿我如今年迈体衰,早已无力上阵杀敌,只能将杀敌报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们身上。
倘若二儿子不幸也战死沙场,草民还有两个孙子,等他们将来长大成人,一样能为我大明杀敌立功!”
听着老人家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朱由校一时之间竟语塞了,心中满是感慨与敬佩,却不知该如何回应才好。
就在这略显凝重的气氛中,江宁快步走上前来,轻声开口提醒道:“皇上,不如我们先扶这位老人家进去祭奠他的两位兄长和儿子吧。”
朱由校听闻,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朱由校神色严肃地对四周侍卫大声说道:“你们都听好了,全部让开!
从今往后,百姓皆可自由进入英烈祠内祭奠亲人,任何人不得阻拦,若有违抗者,斩立决!”
言罢,他便和江宁一同,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缓缓朝着英烈祠走去。
片刻之后,众人进入英烈祠内。
来到萨尔浒之战西路军阵亡将士的灵牌区域,朱由校凭借姓名,很快便找到了老人家两位兄长的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