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笑着讲道:“虽说当下军中将领里识字的人不算多,能做到文武双全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咱们大明开国以来,文武双全的大才可不在少数。
单说开国太祖洪武爷那时候,祁阳王李文忠,他可是太祖洪武爷的亲外甥,自幼被太祖洪武爷和孝慈高皇后收养在身边。
还特意请了当时的大儒来给他授课讲学,原本是打算把祁阳王培养成一位文臣。
谁能想到,后来祁阳王竟成了一位文武双全、威震天下的名将,真正做到了上马领军作战,下马治理百姓 。”
对于这位祁阳王,江宁自然有所耳闻。
在后世,广为人知、浑身是胆的赵子龙,据说便是以这位猛将作为原型塑造的,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眼见烈日高悬,天气愈发燥热。江宁一回头,示意一众锦衣卫行动起来。锦衣卫们赶忙提着木桶,给学子们一一派发提前熬制好的绿豆汤,好让大家解暑。学子们喝完绿豆汤,又都埋头专心答题。
时间一点点流逝,三炷香慢慢烧尽。
按照惯例,锦衣卫们上前准备收取考生的试卷。
可还有不少考生苦苦哀求,希望能再给些时间。
江宁走上前去查看,只见试卷上错别字连篇,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狠下心下令全部收卷。
之后,江宁通知所有考生,今日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开始武举的最后一项考核——步击。
吩咐完,江宁让人把提前备好的饭食端了上来。
面对这些饭菜,有的学子大口吃着,有的却无心下咽,满脸沮丧。
江宁心里清楚,得给这些学子们鼓鼓劲、加加油了。
于是,他和李邦华端着饭碗,穿梭在一众学子中间,亲切地嘘寒问暖。
瞧见那些垂头丧气的学子,江宁赶忙上前安慰:“大家都别太忧心,这次武举和以往不同。
今天策论没发挥好,明天还有武艺考试。
只要你们在明天的考试里表现出色,一样有机会被录取!”
听到这番话,学子们原本黯淡的眼神里,瞬间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随后,一众学子吃完饭,就被锦衣卫带下去休息了。
江宁和李邦华则各自点亮灯火,开始查看学子们的试卷。
好在袁可立早有先见之明,提前从兵部调来了不少人手帮忙批阅。
不然,这一千多张试卷,光靠江宁和李邦华两人,就是不眠不休干上三天,也难以完成。
江宁看了没一会儿,实在困得不行,直接倒头就睡,那些试卷实在让他难以看下去。而李邦华则带领着一众官员熬了整整一个通宵,从众多试卷里筛选出了部分成绩较为突出的。
第二天一大早,江宁醒来一看,好家伙,1000多份试卷里竟然淘汰了700多人,不禁暗自咋舌。
这时,李邦华把挑选出来的试卷封存好,笑着对江宁说:“江大人,这已经很不错啦。
要知道,之前的恩科武举,有时候也就录取七八十人,最多的时候也不过百人,这300人能留下来,如今也算勉强过关了。”
江宁听后点了点头。
随后,两人简单吃过早饭便来到校场。
此时,学子们早已被带到这里,他们一脸茫然,还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考校武艺。
随后,锦衣卫迅速入场,拿着白色石灰在校场上画起圆圈。
没多会儿,几十个白色石灰圈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江宁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接下来进行两两随机切磋,不准用兵器,改用木棍,长短可以自行挑选。
大家看,木棍的最前端都已经用布包裹好了,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
比试以双方身上留下的黑白点数量来评判,要是谁率先被打出白线以外,就算淘汰!”
这时,只见一群锦衣卫端着木箱走上前,将刻有考生名字与编号的木牌一一接过,紧接着采用盲抽的方式。
瞬间,几十个擂台上陆续有考生入场,他们各自挑选起长短合适的木棍。
随着江宁一声令下,考生们即刻相互切磋起来。
显然,不少学子武艺不凡,才交手片刻,便把对手挤出白线之外,或打得对方倒地不起。
身旁的李邦华看着考生们比试,笑着捋着胡须说:“江大人,你这法子真是妙啊,怎么想到的?
我原本还以为得动用兵刃呢。”
江宁微微一笑,回应道:“要是动用兵刃,难免会出现误伤,搞不好还会闹出人命。
到时候朝廷还得出银子安抚家属。
现在改用这种方式,他们最多受点轻伤,跌打药酒我都让人备好了。”
听到江宁这番回答,李邦华不禁一愣,连胡子都不小心揪断了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