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派兵遣将,准备武举

江宁匆匆赶到内阁办公房。

只见内阁首辅孙承宗端坐在主位,两旁分别坐着袁可立和薛国观,三人都在专注地批阅奏章。

孙承宗瞧见江宁进来,颇感意外,赶忙站起身,拱手行礼道:“江大人,今日怎么有空到内阁来了?”

江宁连忙笑着拱手回应:“见过孙阁老、袁阁老、薛阁老。”

接着,江宁神色一正,说道:“下官近日收到辽东密报,努尔哈赤正在整军备马,意图攻占辽阳和沈阳。

刚刚下官已向皇上禀明此事,皇上命下官前来与诸位阁老一同商议应对之策。”

孙承宗轻抚胡须,面色凝重地说:“前些日子,江大人的折子老夫已经看过,内阁也随即发下公文,告知熊延弼务必做好防御准备。”

随后,江宁笑着说道:“下官也已调集锦衣卫精锐人手,由两名千户亲自带队潜伏到辽东,暗中相助。”

听到这里,孙承宗点了点头,说道:“江大人能够如此安排,那便最好。”

这时,江宁忽然开口问道:“孙阁老,如今辽东建奴为祸,若是长此以往,建奴一旦做大,势必动摇大明江山。”

就连一旁的袁可立也忍不住点头,说道:“建州女真人骁勇善战,虽人丁稀少,但战力极高。

反观我大明将士,自萨尔浒一战后,精锐尽失,如今只能防守,若是出城野战,实在不是建州女真人的对手。”

孙承宗满脸忧虑,长叹一声说道:“江大人,你说的这些,老夫心里都清楚。

只是如今大明国力渐弱,实在没那么多精力大规模对建奴展开作战。

当下也只能先采取守势,以此来压制建奴。”

这时,一旁的薛国观站起身来,开口说道:“其实,以我大明的国力,并非不能一举消灭建奴,若真举全国之力,建奴必定灰飞烟灭。

然而,如此一来,大明也必将元气大伤。

要是之后再生出其他事端,恐怕会动摇大明江山社稷的根基。

所以,如今还是只能采取相对保守的防御策略。”

江宁顿时明白,眼前这三位皆是大明举足轻重的决策者,他们看待局势的眼光,远比自己更为深远。

可江宁心里清楚,建州女真若不加以遏制,对后世将遗患无穷。

随后,江宁开口问道:“孙阁老,辽东都流传着‘建州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不知此说法是否属实?”

随即,孙承宗冷哼一声,说道:“这不过是建奴虚张声势罢了。

不可否认,建奴女真战力剽悍,但我大明将士也不是吃素的。

熊廷弼经略辽东以来,虽说一直采取防守策略,但与建奴交手,互有胜负,并非外界所传的‘建州八旗满万不可敌’。”

江宁顿时明白,如今的建州女真尚未达到历史上的巅峰状态,大明也还没衰弱到极点。

这时,一旁的袁可立捋着胡须,面色凝重地说道:“想要彻底剿灭建奴,必须得有精锐骑兵。

可自从萨尔浒一战之后,大明精锐尽失,如今辽东现存的兵马,也仅够维持防守。

说到底,还是我大明缺少精锐骑兵啊。

如今,蒙古林丹汗虽说与我大明结盟,共同抵御建州女真,可林丹汗却不愿过多售卖战马给我们,想来未必没有坐山观虎斗之意。”

这时,袁可立在一旁开口说道:“皇上刚登基的时候,下旨让军中将领带着自家的亲兵家丁前往辽东抗击建奴。

现在呢,辽东那些将门势力越来越大,很难说他们没有养寇自重的心思。

这时,在场的几个人脸上都布满了凝重的神色。

最后,江宁眼珠子滴溜一转,突然开口说道:“三位阁老,依本官所见,咱们不能一门心思只指望辽东将门去对付建奴,还得着手培养新的力量。”

孙承宗满脸疑惑,开口问道:“江大人,如今北方九边的守军都肩负着重要任务,不能随意调动,辽东那边还得依靠这些将门去守。

除此之外,唯一能够调动的,就只有京营和卫所军了。

至于京营和卫所军的状况,江大人想必也很清楚。”

孙承宗以为江宁要抽调卫所军和京营。在他看来,如今大明的京营,就算还没烂到骨子里,也相差无几了。

而卫所军呢,境况也就比乞丐稍强一点,说白了就是一群拿着兵器的庄稼汉,真要派上用场,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江宁摇了摇头,解释道:“孙阁老,我并非要抽调卫所军和京营,而是计划招募新军,重新编练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辽东。

之后,再把辽东的将领打乱顺序调回内地,这样一来,既能锻炼新军的实战能力,又能削弱辽东将门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