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与个人情感的波折后,苏瑶与林羽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段平静的时光。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在庭院中,苏瑶与林羽携手漫步其间,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温馨。他们会在闲暇时,一同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或是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变数,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同一场可怕的噩梦,毫无征兆地降临到了这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国家。
起初,只是一些偏远地区传来干旱的消息,人们并未太过在意,以为只是寻常的天气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旱情愈发严重,范围也不断扩大,国内多地纷纷陷入了旱灾的泥沼之中。原本郁郁葱葱的田野,如今变得干裂荒芜,庄稼在烈日的炙烤下,颗粒无收。河流干涸,露出了一道道狰狞的河床,往日的生机盎然早已不复存在。
百姓们望着荒芜的田地,欲哭无泪。他们辛苦劳作一年,本指望能有个好收成,如今却只能面临饥饿的威胁。为了寻找食物,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老人们则在一旁默默叹息,整个国家都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
皇帝在宫中得知这个消息后,龙颜大怒,同时也心急如焚。他深知,饥荒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让百姓受苦,更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危及国家的根基。于是,他立刻下令,召集朝中所有大臣,商议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可怕。大臣们纷纷低头不语,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许久,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怒与焦急:“如今旱灾肆虐,百姓受苦,你们可有什么办法,能解此燃眉之急?”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率先发言。过了片刻,一位年迈的大臣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我们可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粮食,运往灾区,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皇帝听后,微微皱眉,说道:“国库中的粮食虽多,但也要考虑长远。此次旱灾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未知,若仅靠国库的粮食,能支撑多久?”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号召各地的富商大户,让他们捐出一部分粮食,救济灾民。”
皇帝点了点头,但仍显忧虑:“此计虽好,但富商大户们未必愿意主动捐粮。况且,即便他们捐了,数量也难以确定,恐怕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但提出的方案不是过于理想化,难以实施,就是只能解一时之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饥荒问题。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的怒火也越烧越旺。
苏瑶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十分忧虑。她望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众人,看着皇帝焦急的面容,深知百姓们此刻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饥饿和死亡抗争。如果不能尽快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苏瑶深吸一口气,毅然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话说。”
皇帝看到苏瑶站出来,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忙说道:“苏爱卿,你有何良策,快快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