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汤姆森几乎是在喊了,“质量远超我的预期!理论框架如此完整,逻辑如此清晰,甚至连许多资深教授都无法达到这种水平!”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中充满了惊叹:“特别是你对量子纠缠与经典计算融合的那部分分析,开创性地解决了学界争论多年的瓶颈问题。”
叶灼坐起身来,嘴角微微上扬:“那么,文章合格了?”
“合格?”汤姆森大笑起来,“这篇文章将会是今年《自然》最重要的综述之一!”
两天后,叶灼收到了汤姆森转发的同行评审意见。
《自然》杂志的评审极其严格,通常需要三到五位领域内顶尖专家进行匿名评审。
叶灼点开文件,映入眼帘的评语让他也不禁感到惊讶。
评审专家A(量子物理学领域):“令人惊叹的综合视角!作者不仅全面掌握了量子计算的前沿理论,更开创性地将其与传统芯片架构融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这篇文章很可能引领未来十年的研究方向。”
评审专家B(半导体技术领域):“作者对半导体物理的理解深入而独到,特别是对量子隧道效应在三维架构中应用的分析,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技术瓶颈。文章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评审专家C(计算机架构领域):“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理论严谨,视野开阔,特别是第六部分提出的混合计算模型,或将彻底改变现有的计算范式。强烈推荐立即发表。”
叶灼看完评审意见,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一次,他不仅通过了评审,更赢得了学界顶尖专家的高度认可。
汤姆森再次打来电话,声音中掩饰不住兴奋。
“叶灼,编委会刚刚开完会,一致决定破例处理你的文章!”
叶灼好奇地问:“什么意思?”
“通常从接收到发表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排队时间,”汤姆森解释道,“但编委会决定,你的文章将在下期加急发表!”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激动:“不仅如此,你的文章将作为封面文章,配以专题报道!这在《自然》的历史上,对于综述类文章来说极为罕见!”
叶灼也难掩欣喜:“谢谢汤姆森教授的认可。”
“不,应该是我们感谢你!”汤姆森真诚地说,“你的文章将为全球量子计算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方向。”
这个消息很快在学校传开。
校长特意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宣布了这一喜讯,全校师生为叶灼欢呼雀跃。
校园电视台的记者守在教室门口,希望采访这位创造奇迹的学霸。
“叶灼同学,能请你谈谈被《自然》接收论文的感受吗?”记者将话筒递到叶灼面前。
叶灼看着镜头,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把平时的一些想法整理了一下而已,没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