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美国队长丢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一脸挫败地看着第五题。日本队的女生则皱着眉头,已经用掉了近十张草稿纸。俄罗斯队那位高大的选手干脆直接跳过了这题,转而解答第六题。
考官们巡视时,不时停在某位选手身后,然后摇摇头,低声议论:“今年的题目确实太难了...”
没人注意到叶灼的答卷已经写满了大段的推导过程。他的思路清晰明了,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展现出惊人的数学洞察力。
“如果将这个问题看作高维空间中的一个流形...”叶灼思考着,笔下不停,“那么解答就变得直观多了。”
这种跨领域的思维方式,正是顶尖数学天才的标志。普通人往往局限于单一视角,而叶灼却能够从多个维度同时切入问题核心。
时钟指向考试开始后的第三个半小时,叶灼放下笔,满意地看着自己的答案。
“第五题,解决...”叶灼小声自语,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
从开始解答第五题到现在,仅仅用了四十分钟——普林斯顿教授估计需要三小时的题目,他只用了不到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解法不仅简洁明了,还比标准思路更为优雅,巧妙地绕过了几个计算量庞大的步骤。
叶灼趁着休息的间隙,环顾四周。整个考场像是一个巨大的思考实验室,数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学天才正在与时间赛跑,与难题搏斗。有人咬着铅笔沉思,有人奋笔疾书,还有人盯着试卷发呆。
第六题同样极具挑战性,但对于已经解决了第五题的叶灼来说,难度已经大幅降低。他用了约二十分钟,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突破口。
【叮!】
【检测到:全部题目已有解答思路】
【建议:详细检查前面题目,确保无误】
【提醒:特别注意第二题中的边界条件】
系统的提示让叶灼点点头。是时候回头检查了。
在这种高水平竞赛中,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计算错误或者逻辑疏漏,都可能导致满分梦碎。
叶灼开始从第一题开始,逐题仔细检查。他的目光在答卷上游走,思维再次梳理每个解题步骤,确保逻辑严密,计算精确。
当他检查第二题时,果然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疏漏——边界条件的讨论不够完整。
“果然...”叶灼微微一笑,立刻补充了相关内容。
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力,正是顶尖数学家的共同特质。不仅能够解决难题,还能够全面考虑各种特殊情况和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