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四日,老中小三朱都在谨身殿,自从朱雄英发现了大明的货币政策的弊端以来,他总是往老朱身边去凑,因为老朱在进行批改奏章的时候,时常还需要与大学士、六部官员进行安排工作,他试图从中找到机会提一提!
老朱和中朱一心想要培养小朱,见他这般 “好学”,满心欣慰,任由他在一旁旁听这些军国大事。
这日,朱元璋和朱标正与户部官员召开一场小型会议。小秘书朱雄英安静地在一旁旁听,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会议上,几乎没人留意到他。朱雄英百无聊赖,便在一旁的桌案上翻看起书籍。
这时,户部尚书曾泰,一位年约四十、面容沉稳的中年男子,身着官服,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开口禀告:“陛下,臣查获西安卫千户宋寿一案。宋寿原本掌管河东盐六千四百斤,这本是要发放给士兵的月盐,可他竟从中私自侵占三千二百斤!”
“什么?!” 朱元璋一听,顿时怒目圆睁,双手猛地拍在案几上。他一生最痛恨贪官,尤其憎恶那些胆敢贪墨士兵口粮之人。
此刻,他气得脸色铁青,大声吼道:“着刑部立即派遣官员前去调查!若情况属实,真贪墨了三千斤盐,就将他剥皮萱草,抄没全部家产,以儆效尤!”
朱标见状,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略作思忖后,开口说道:“父皇,如今大明发放给士兵的月盐,都需经过各级主官之手,如此一来,难免会出现此类贪墨之事。是不是该想个妥善的办法,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嗯!” 朱元璋微微点头,显然十分认可朱标的提议。他目光如炬,朝着下方站立的户部官员说道:“听到太子的话了吗?都好好想想,这事儿究竟该如何解决!”
“是!” 站在下面的三位户部官员 —— 户部尚书曾泰、户部左侍郎顾彧、户部右侍郎程昭,听到朱元璋的指令,纷纷躬身领命。
三人旋即陷入沉思,不一会儿,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顾彧整理了一下思绪,上前一步,恭敬地禀告道:“陛下!臣等认为,地方上监督难度较大,不如将外地卫所士兵的月盐改为发放宝钞,而京城卫所的军士仍照旧发放食盐。如此一来,既能减少地方上对食盐的监督难题,又能保证士兵的基本供给。”
朱元璋和朱标听后,暗自思忖,觉得此方法似乎可行。但他们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另外两人,想听听他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