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四月初,大蒜素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各种所用的器皿、工具等都制作了出来,原料大蒜堆积如山。
滑寿来到东宫做太医之后,引来了戴思恭的关注,作为同样在这个时代留名的医生,两个人就算是没见过面,也应该相互之间听过名字!等到滑寿从应天城安顿下来后,戴思恭便携礼前来拜访!
两个人相互交流医术心得,都觉得大受裨益!
滑寿按照朱雄英的指示向戴思恭透露了大蒜素的事情!戴思恭听完大蒜素的原理之后,也大受震撼,对滑寿老师的奇思妙想深感佩服,直言这种淬药方法将为医道开辟新径。于是,滑寿邀请戴思恭在闲暇的时候,与他一起研究新药,戴思恭欣然同意。
于是二人便一同研究,滑寿的两个儿子和戴思恭的两个徒弟为他们二人打下手。
如此一月后!
洪武十一年五月初,第一批大蒜素产出成功,滑寿趁着给太子妃把脉的时候,报告给朱雄英,朱雄英让他们找一些各式各样的病人,进行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一般,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朱雄英对滑寿表示勉励,让其不要灰心,吸取经验,再接再厉!
滑寿也下定决心,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真正的大蒜素!
...
常逸云的月份现在渐渐大了,朱雄英更不敢离开她半步,这是自己亲娘的死劫,那个为人子的敢掉以轻心啊!于是朱雄英成天的在常逸云的眼前晃悠,吃什么喝什么也要亲自过问,动不动就让滑寿过来,弄得滑寿只能晚上研究大蒜素!
他一直待在常逸云的身边,搞得朱怡则也没心思出去玩儿,也天天围在常逸云的身边,一开始,常逸云看着还挺开心的,两个孩子终于不出去闹腾了!后来,越来越头大,朱雄英还好,朱怡则是一点也闲不住!
没办法,常逸云只能教她点女红什么的,没想到,朱怡则读书识字什么的反应比较慢,但是动手能力很强,女红的各项技能是一学就会,而且十分有耐心。
所以,母子三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常逸云带着朱怡则在一旁做女红,做一些日常穿的衣物,也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小衣服。朱雄英则是在看书,一开始的时候还询问常逸云几个字,后来就都不用问了!
倒不是朱雄英不识字,而是他前世学习的是简化字,而这个时代全都是繁体字,有一些简化太厉害的字,一时之间想不出是什么!
朱雄英现在在看的书都是朱标书架上的,朱雄英也不管是什么,每次随便拿起来一本就看!
...
六月,改进过的第二批大蒜素已经出产,经过临床试验后,效果较第一批来说有所提升,但距离预期的效果依然有差距,朱雄英让滑寿进一步改进!
滑寿的两个儿子,已经与城中很多有病人的家庭有接触,甚至和应天城中的各大医馆达成协议,让他们推荐病人,试验研究的新药,当然,作为报酬,会给他们一定的推荐费!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临床数据,以推进试验的进程!
虽然第二批依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但是在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临床试验中,滑寿坚信,一定可以成功!
八月,第三批改良后的大蒜素研究成功,初期的临床试验药效良好,朱雄英让其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开发其更多的用法,储存方法等!滑寿向常逸云请假,实验大蒜素的功效。太子妃直言,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于是欣然同意!
...
这天,滑寿父子来到京郊农田中,这里住的全都是京城达官贵人的佃户们,他们经常是缺医少药,有一些久病,却还硬挺着!在这里实验新药十分合适,而且,基本上没有人会拒绝,有免费的药吃,说不准还能治病,还有这好事儿?
滑寿和滑卓就行走在一个佃户的村子里,现在正值农忙时节,健康有力的庄稼人都在田间劳作,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当然还有病人!
突然有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音伴随着痛苦和煎熬,仿佛要把肺咳出来一般,咳了好大一会儿,那人长吸了一口气,才慢慢平复下来!
滑寿父子寻着声音一路找过去,来到了一户茅草屋前,干枯的树枝结成的栅栏围成了院墙,看样子连野狗、刺猬之类的也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