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见老人的脸色变得很差,顿时急坏了,边哭边磕头道:“儿子不孝,一切都是儿子没用,爹您保重身体,莫气坏了。”
顾简强行给老人灌了口米汤,然后将剩下的小半碗米粥放到汉子手中。
“你爹没啥事,就是饿的。”顾简冷哼一声,语气中夹杂着怒意:“你来喂你爹喝,倘若他喝不完,我就把这碗米粥倒掉,谁都别想喝了。”
老人显然听清了顾简的话,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倔强,汉子捧着米粥,端到老人的嘴边,用汤匙一点一点给老人喂粥,老人乖乖的尽数喝下。
身旁脏兮兮的小女孩眼巴巴的看着,眨着明亮的大眼睛,妇女怀中的稚嫩幼子没有哭闹,表现的出奇安静。
孝之一道,在大梁已然深入人心。
民风民心,由此可见一斑。
半晌后,老人的脸色有所缓和,呼吸逐渐变得平稳。
“多谢贵人的粮食,老朽感激不尽。”老人缓缓起身,说着就要给顾简磕头。
顾简连忙上前扶住了他,心中泛起一股难言的情绪。
很快,下面的部曲又端来了三碗米汤,顾简示意将它们递到汉子和妇人面前。
可敬的是,那汉子和妇人在表示了感谢后,并没有着急喝,而是先捧着米粥喂了孩子后,自己才简单的对付了两口。
直到把碗里所有的米粥尽数喝完,汉子方才起身,对着顾简二话不说扑通跪下,狠狠磕头道谢。
“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岂能逢人说跪就跪?”顾简高声喝道。
汉子黝黑的脸庞早已被泪水浸湿,顾简心中愈发惨然,五味杂陈。
这个年代的百姓,朴实、知礼、淳朴,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尊严和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