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拓纸重新夹在笔记本里,然后戴着鸭舌帽,又重新去了一趟天马山。
等到了天马山,已经是上午的十点半,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还是像往常一样,山上随处可见学生的身影,三五成群的散步踏青,也有两两结伴拉着小手儿谈恋爱的。
因为我们这次是带着目的来的,进了山,二叔就带着我和孙反帝爬山穿林,东走西绕。
天马山海拔不高,山势也谈不上险峻,只有中间一处山脊较为陡峭,像是一面天然屏障,把山的南北两面隔开,因此想要到山的另一面,无法直接徒步翻越,只有从两边绕行一公里左右。
而这次二叔要带我们去的地方,就是要从南面绕到天马山的北面。
上山的途中,我们也遇到了几波疑似同行的团队,三五个人背着背包,戴着遮阳帽,见到有人靠近,就侃侃而谈风很漂亮,下次有空儿还来游玩……
我们同样也是一路都在闲谈着这里的风景,时不时还驻足而观。
但同行之间,心里都门儿清,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按照道上规矩,古墓无主,先到先得。
暂且不管是不是所有同行都守规矩,至少目前还都处于和平竞争阶段。
早上的火拼,那属于特殊情况。
大概在山上绕了半个多小时,二叔带着我和孙反帝从山的南面绕到了北面,又爬到了半山坡,再往上就是陡峭的山脊,爬不上去了。
二叔在半山腰找了个视野辽阔,适合观景的位置,伸手指了指对面,让我们往远处看。
远处是宽阔的湘江,湘江对面是雄伟壮丽的岳麓山。
刚开始我和孙反帝还纳闷,没反应过来二叔这是什么意思。
直到我看到对面的岳麓山下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刚好就正对着我们这边的天马山,脑海里立刻就跳出了二叔之前说的‘蛟龙洞’。
其实对面岳麓山下的那个山洞,更多的叫法是‘蟒蛇洞’。
明代《岳麓志》中有记载:“洞深不可测,中有蟒蛇,吐气成云。”
民间还有说法:“洞中蟒蛇修炼成蛟,常兴风作浪,引发洪水淹没民宅,又叫蛟龙洞……”
但这都是神话故事,跟天马山的靖王吴差墓有什么关系?
旁边的孙反帝也看着对面的‘蟒蛇洞’,转悠着眼珠子,动着他时聪明时愚蠢的小脑筋,问道:“姜老板,这蟒蛇洞跟天马山有什么关系吗?或者说有什么说法?”
我和孙反帝想到一块儿去了,既然记载着靖王吴差墓的孤本古书提到了对面岳麓山的蟒蛇洞,应该是有什么关联才对,总不能无缘无故的写个‘蟒蛇洞’,只是为了水文吧?
二叔点了点头,说道:“说法还真有,是个风水故事,只有懂风水的人知道……”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天马山和对面的蟒蛇洞刚好形成了一个‘天马降妖’的风水大局,天马山就如一把利剑,直指湘江中的蟒妖,保长沙免受水患,并且这个风水故事起源已久……”
我和孙反帝一听这话,首先想到的就是,靖王吴差墓会不会就藏在二叔说的这个‘天马降妖’的风水大局里?
但我们之前也根据风水,在天马山找了好几个适宜造墓的水口,全都无果。
并且牛铜山也是风水高手,还在工作笔记本上用风水结合地理分析的头头是道,同样是没有找到任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