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科研人员站在实验台前,拿着一份报告,向秦命汇报:“铅322在常温常压状态下无法正常存在,仅仅用了5.7毫秒就发生衰变,释放出大量的中子,衰变为铤元素。”
秦命面无表情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随后又吩咐道:“进行第二次实验。用铅322合成出单质物体,检验该物质的折射率。”
第二次实验进行的时间格外漫长,其难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实验。合成单个原子与合成一小块物质是完全不同的挑战。
原子建构矩阵重新进行了计算,其超高算力运行到了极限。
这时,量子计算机并行计算的优势在这一刻完美地展现出来。
每一步的计算都需要极其精确的参数和运算,以确保铅322原子能够精确合成,并将众多的这些原子精准地聚集在一起。
整个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的耐心和技术水平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他们持续不断地调整仪器,监测数据,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达到标准。
最终,实验完成,成功合成了众多铅322原子,并将它们精确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块铅322单质。
至于它的折射率都已经不用测量了,终端显示有物质,但他们却通过肉眼看不到。
毫无疑问,负折射率材料!
科研人员向秦命请示道:“用我们进一步测量这个材料的准确负折射率吗?”
秦命摆了摆手,道:“不用了,准备一下,把两次的实验再重复一遍。”
科研人员感到非常的不解,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接下了秦命的命令,开始去准备实验了。
秦命走到史密斯的旁边,说道:“我先出去了。”
史密斯明白秦命的意思,知道秦命是想要控制变量,确认更严谨的实验结果。
秦命来到大厅静静的等待,陆老也坐在那里等着,注视着实验室的门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两个小时之后,史密斯拿着一份新的实验报告出来。
“实验结果相同,这一次你不是变量。”
秦命结果报告,简单的看了几个的关键点,确认实验结果相同之后,捂住胸口,松了一口气。
“终于有个好消息了。”
听到秦命这句话,陆老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赶紧问道:“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