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工部与现状

到时候再把爵位制度完善完善就行,反正给工匠的爵位有名无实,顶多加点儿钱而已,这对于大臣们来说还是能够接受一点的。

什么?你说脸面?读书千日载才换得的功名,而这些匠人却一下子就得到了有损读书人的功名?

拜托,只要你不抢他们的蛋糕,他们顶多参一本,出出气,以后该干嘛就干嘛好嘛!

反正就这么多,多的一下子拿出来不现实,总结一点就是,考成法,奖惩措施,提高工匠待遇,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完善责任制,统一度量衡。

要想工部在朝堂之上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用鼻孔瞪人,这也不太现实,毕竟在工部就是,这事儿你做好了那是你应该的,要是没做好那就是你的失职,而且这么久了大家都这么认为,成见是一座大山,很难铲平的。

不过李长青不在意别人想什么,他只在意工部的改革什么时候能结束,可惜的是,按照工部的进度想要早点儿结束不太可能咯。

本来就是一大堆老头子,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上班点卯,然后在衙门里待一天,下了班喝喝茶,吃吃点心,挺好的。

但是一下子给他们布置任务,绩效啊,产量啊,他们很难很快的适应过来,不过也没多少人反抗,毕竟李长青把奖惩措施总结的很完善,定安就是现成的例子,直接过来套用就行了。

等着一切都发展起来之后,就可以把流水线作业下放到工匠里了,这个时候没有机床,因为没有那个科技,水力车床李长青也只有理论,要研发的话需要时间,可他在工部待不了多久还得回定安,所以采用流水线是最有效的办法。

大概是知道了就连圣人都支持他,所以每次办公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套近乎想跟李长青打好关系,上朝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人偷偷的打量他,想认识认识这个近期在圣人面前很红的人。

不过故意刁难他和巴结他的倒是没有,想来也是,毕竟只是最近很红而已,而且在中枢也不会呆太久,没必要巴结。刁难就更不用说了,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武将们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