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定安县的变化

李长青来到定安县已经三个月有余了,如今他仍旧保持着晨练的习惯。

一开始定安县的百姓还觉得奇怪,毕竟李长青是文官,却在做武官的事。

晨练一开始他们是不懂得,只知道李长青在练武。

随意时间的推移,百姓们也就习惯了,同时也习惯了李长青打招呼的方式。

他们也觉得对别人说一声,“早啊。”挺亲切的,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但是听着听着就习惯了。

一个月前,家和商行到来,已经在定安县开了一个溢香楼的小分店。

早饭也是有的,所以做工的人又有了个习惯,做工前定会在溢香楼里吃顿早饭再去做工。

李长青围县城内跑,遇到做工的人,早起的人都会打招呼,人们也会很高兴地回应他。

这三个多月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路修了一半。

铺子又多开了几家。

税务局已经建立,徐枫树已经开始实行新的税收政策,不过正儿八经收税要等到明年才开始。

县务院也建立了,只不过如今管理的事情还是比较少的,大多的事宜都是在县衙里办理。

这两个部门还都是在县衙里,还没分支出去。

原因是,没有空余的房子。。

而工商局却是分支了出去,在定安县城的城北,刚好有一间空的房子无人居住,平时也只是用来放柴火的,所以李长青就把它买了下来,重修了一番后用作工商局办公的地点。

这三个部门刚刚成立,如今徐枫树和王源正还是光杆司令,平时的活又十分重,这俩人如今已经成了熊猫眼,不过他们都没喊累,还乐此不疲的上任着。

那招募来的一千多的工人,其中七百人被李长青安排到了修路上,五十人给了万友二,帮着他养羊,同时发展其他的畜牧业,比如说鸡鸭鹅等等。

如果可以,李长青还想养牛,虽然不能吃,但是至少能改善农业。

还有五十人进了县衙的编制,成了衙役,成天买街道上巡逻,倒也是一件轻松的活计。

至于还剩下的两百人,李长青已有用处。

他先让这两百人建仓库,随后订制了许许多多的锯子,斧子,镐子,又请了全县的木料,泥瓦匠。

他要重修城墙。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同时又在招募的工匠里发布了一条让所有工匠都心动的指令,

那就是谁能发明出省力的器械,李长青就直接奖励一万钱!

这一下子就调动了所有工匠的积极性,果不其然,省力的器械一个接一个得发明出来。

农业的,牧业的,军事的都有。

李长青大手一挥,赏钱分文不漏。

同时,李长青鼓励那些既没有田种,也没有羊放,更没有报上名做工的人,让他们去创业,只要能合法挣钱,干什么都行。

县衙提供铺子,提供贷款,利息低到极点,还有三年的税收优惠政策。

傻子才会不干嘞!

于是,商铺一个接一个得成立,商业能够直接盘活整个定安县。

王源正已经明白了为啥李长青一定要先把商税制定好,然后再考虑开铺子的事情。

这么多铺子,县衙光是一个月的税收就相当于以前半年的税入,还都是铜板,都不是羊肉啥的别的东西。

如果你去问城南的王二狗,这三个月过得怎么样,他定会乐乐呵呵的跟你聊上个三天三夜。

城南的王二狗,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可惜家中人力实在是不足,也仅仅只能耕种个一亩三分地。

当他听说县衙鼓励人们开铺子以后,他就踊跃报名,借到了三万钱的贷款。

拿了钱的王二狗丝毫没有懈怠,在短短的时间里,不仅开了铺子还打通了一个进销货渠道。

他想做布匹生意。

因为以前他们家里的衣服实在是少的可怜,跟了他一辈子的婆娘只能待在家里用一块布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