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定安县的百姓惊奇的发现,大街上多了许多家铺子。
卖糕点的,卖早点的,卖衣服布料的等等。。
他们觉得很奇怪,没想到这穷嘎达居然还会有商人来。
虽然新上任的县令的政策很好,但是他们没钱啊!
城北一个姓徐的人在一家布匹铺子门口徘徊着,捶胸顿足,就是不进去。
这是迎面走来一个农民打扮的人,看到了这个徐姓的人,对他打招呼,
“哟~这不是城北徐公嘛?怎滴了?在这儿铺子门口徘徊作甚?”
那徐公道,“俺想买些布匹,给我家的娘子做一件新衣服,奈何没钱啊!”
那人露出兴奋的目光,从兜里掏出百文钱来,徐公见了不由得大吃一惊,“你怎么会有很多钱??”
那人颇为得意,“这是县衙发的工钱!这三个月足足九百钱呢!”
徐公愣住了,“工钱?县衙的布告是真的!!”
那人道,“那可不,没想到这个县令一言既出,四羊难追!真就给发钱了!嘿嘿,不跟你多说了,我要去买布匹了,我家小娃娃终于可以换衣服啦!”
徐公看着这个人得意忘形的走进铺子,很快里面的店小二就迎了上去,不由得喃喃道,“那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没想到县令的那个布告是真的!不行,我也得去做工!”
说着他就跑去了县衙报名去了。
这样的情况在定安县发生了几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县衙的布告了,有钱不赚是傻子,反应过来的人都跑到县衙报名去了。
李长青通宵了,他已经习惯了。
连夜写出的三个小册子,这三个小册子将是定安迈出的一小步,大唐迈出的一大步!
李长青写完后再仔细看了看,觉得写的差不多了才睡了下去。
王二给他轻轻掩上了门,转身看到王源正急匆匆的赶过来不由得眉头一皱。
王二拦住了王源正,“主薄,县令才睡下。”
王源正楞楞的看了看王二,他知道这个人是李长青带来的侍卫。(他看王二壮实,还以为是李长青的侍卫。)
王源正缓了口气才道,“那好吧,待县令。。”
还没说了就听里面传来声音,“什么事,进来说吧。”
王源正看看王二,王二无奈的点了点头。王源正叹了口气,进了屋子。
李长青已经退了外衣,正在被窝里,看到王源正进来,连忙起来,示意王源正随便坐。
王源正拱了拱手,坐了下来。
李长青又让王二倒水,一阵忙乎之后才询问王源正,“主薄这么早前来所为何事啊?”
王源正端起水碗就喝,还不忘说话,“县令,不知怎么滴了,一下子来了好多人!”
李长青看着急得有些失态的王源正,“别急,喝完水慢慢说。”
王源正点了点头,将碗里的水喝完,擦了擦嘴才道,随后又想到方才自己的失态,冲着李长青拱了拱手才道,“县令,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下子来了近千人,都是想要报名做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