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早垂帘

孟太后对赵构道:“好在此人做宰相,如果是黄潜善、汪伯彦,今天的事将狼狈不堪,不可收拾!”

同晚,赵构移居显忠寺,宰执百官侍卫礼仪依旧,赵构坐六十四抬大轿进显忠寺。苗傅等派人暗中观察,恐特别检查了大轿,怕轿内藏匿宦官。

第二天,孟太后和魏国公赵旉垂帘听政,苗傅等入对,孟太后宽言慰劳,苗傅等都暗自高兴。由此大臣单独奏事,苗、刘也不疑心。

朱胜非称病不出,孟太后命执政大臣到朱胜非府邸邀请,朱胜非才上朝。

同一天,朝廷尊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忠寺为“睿圣宫”,苗傅仅精心挑选了内侍十五人留“睿圣宫”,其余的宦官流配各州。随后降制书大赦。

还是同一天,苗傅作主,朝廷下诏,命御史中丞张徴兼任中书侍郎,韩世忠为御营使司“提举一行事务”,御营前军统制张俊为秦凤路副总管。

当时张俊领军屯吴江,苗傅让他带三百人赴秦凤,二千人交统制官陈思恭,一千人交将官杨沂中留吴江扼守,余五千人由各自统制官率领赶赴杭州行宫,这明显是不信任张俊。

三月九日,东京留守杜充为资政殿大学士,节制京东、京西路;东京副留守郭仲荀为昭化军节度使;发配内侍蓝珪、曾择等到岭南,曾择走到路上,被苗傅派人斩杀。十日,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卢益为尚书左丞,苗傅自己升为武当军节度使,刘正彦升为武成军节度使,吴湛为“主管步军司”。一个草台班子搭建起来了,但它能在苗傅、刘正彦的指挥下正常运转么?

佐料:《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朱胜非的夫人姓郑。婚后十多年后,郑氏的堂妹嫁给了张邦昌,朱胜非和张邦昌成了连襟。可是朱胜非和张邦昌接触后,觉得张邦昌为人有问题,不愿和他交往。张邦昌即使做了宰相,朱胜非也从不登门。

张邦昌见朱胜非不鸟自己,心里非常恼火,但凡朱胜非要升迁,张邦昌都暗中阻拦,不仅如此,靖康年间,钦宗赵桓命张邦昌出使金国,张邦昌竟推荐朱胜非和他通往。赵桓即召朱胜非觐见。朱胜非听说此事后,骑马狂驰入宫,上疏赵桓道:“议和不可靠,送人质也不值得信赖,只有做好防御准备才是正途!”

赵桓一看,朱胜非是个顽固的主战派啊,怎么能派他议和?朱胜非议和的差使被撤销。朱胜非此举,和宗泽被推荐出使金营时,强调说要和金人“誓死抗争”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