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9年二月二十五日,黄潜善、汪伯彦两宰相下台。三月二日,赵构提升朱胜非为宰相。朱胜非原来在平江府节制军马,升任宰相后,立即赶赴杭州,留副手张浚在平江府主持军事。
三月三日,赵构又提拔王渊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没想到,赵构的这个任命,引起了公愤。前文介绍过,枢密使是大宋的朝廷大员,一般位列宰相之下,副宰相之上,没有任命枢密使的情况下,“知枢密院事”为枢密院正职,“签书枢密院事”为副职,那么“同签书枢密院事”便是助理性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助理。
此前,赵构从扬州过长江,王渊总管渡船,刘光世面见赵构,哭着道:“王渊管理渡船不公平,我的部下几万人,一直不能顺利过江!”
赵构召来王渊询问,王渊不能辩白,将手下部将皇甫佐斩首,用以推卸责任。当时朱胜非还是尚书右丞,快马加鞭赶到江边,王渊这才开始认真筹划众军渡江,但是已经造成军心动荡!
更让诸将不平的是,王渊利用职务之便,从扬州装载十多船财物到杭州,军士都相互传言道:“船里装载的,都是王渊利用平定盗贼陈通的名义,抢劫富民的家财!”
凭心而论,这纯属是谣言。尽管王渊缺点很多,但是他轻财好义,并不是一位喜欢敛财的主儿。那么这些财物的主人是谁?很有可能是赵构身边大宦官康履、蓝珪等人所有。王渊和宦官康履等关系密切,在镇江,王渊能够一语中的,首先提出请赵构幸杭州,实际就是康履等向王渊传递了赵构的真实想法。
而康履作威作福,欺凌武将,掠夺民财,纵惯横暴,许多将军对他敢怒不敢言!
王渊的“同签书枢密院事”诏令一下,“扈从统制”苗傅心里最不平衡!赵构在杭州时,身边的大将如韩世忠、刘光世、张浚、杨沂中等都在外面驻守,扈从只有苗傅、刘正彦。
苗傅自负宿将,屡立战功,但只是一个“扈从统制”,只相当于中央警卫团长。而王渊因为交结内侍,所以身居要职,苗傅一想到这个差距,心里就隐隐作痛,哇凉哇凉!
“扈从副统制”刘正彦,是原熙河路经略使刘法的儿子,王渊本是刘法的部将,刘法战死后,王渊推荐过刘正彦为官,两人关系原来很融洽,可是后来刘正彦觉得王渊没有真心实意地罩着他,两人渐渐产生矛盾,最后,刘正彦也对王渊非常不满。
“中央警卫团”老大苗傅、老二刘正彦都对王渊不满,王渊一条腿就踏进了棺材板里了。
“中央警卫团”人心浮动之时,内侍康履、蓝珪仍不警醒,还在凌辱护卫军将,他们在钱塘江观海潮,命护军到江边搭建帐篷,警戒安全。
苗傅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骂道:“他们致使天子颠沛流离到这里,还敢如此大胆?”因此他们对王渊的怨恨,逐渐扩散到赵构身边的内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