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相李纲(下)

六月中,李纲再献军事三策:一募兵,二买马,三鼓励民众捐钱做军费。赵构下诏,在陕西、河北,京东、京西各路招募新兵十万,轮番护卫京师,在河北西路买良马,劝民捐财产助国。李纲还建议道:“步兵比不上骑兵,骑兵比不上战车,请朝廷将战车的制作方法颁行于京东路、京西路,让他们自己制造并操练演习。”因此军队也渐渐有了生气!

李纲执政,妙招频出,上下帖服,当然也有人唱反调,又谏议大夫宋齐愈就是其中代表。宋齐愈上书赵构,议论李纲军事三策不行,赵构没有批复,但是李纲很是恼火,心想,你宋齐愈一屁股屎,还敢妄议国家大事?

宋齐愈屁股上有什么屎渍?原来,当时金人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就是宋齐愈从金军大营带出纸条到开封,纸条上指定张邦昌为伪楚皇帝。此时朝廷还在追查“僭逆”、“伪命”的事,宋齐愈探出头来,刚好挨一榔头!

七月,宋齐愈被罢免右谏议大夫,第二天被直接抓捕入狱,严刑拷打下,宋齐愈供认不讳,第三天,宋齐愈被斩首,可见,李纲也是下得辣手的!

再说宗泽在东京打开局面后,一再上书赵构,请赵构从应天府回京师开封,而赵构听从汪伯彦、黄潜善的撺掇,有巡幸东南的想法。

李纲道:“建都之地,关中(指西安、咸阳等地)为上,襄阳其次,建康为下。陛下纵使不能行上策,也应该到襄阳、邓州,以示不忘故都东京,安慰天下臣民之心。否则的话,中原尽失,车驾回东京就遥遥无期了!”

赵构有点动心了,口谕打算回东京,但经黄潜善、汪伯彦劝说,又改变了主意,毕竟,东京在战场的一线,安全系数难以保障。因此又想去扬州。

八月,李纲进位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首相),黄潜善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次相)。李纲虽然是首相,但他性格耿直,所提建议都是为国考虑,比如,李纲口口声声要赵构振作精神,率领军民救回“二圣”(赵佶、赵桓),这点,赵构就很不愿意听。

而黄潜善、汪伯彦处处为赵构个人计算得失,比如定都,李纲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没有为赵构的个人安全考虑,黄潜善、汪伯彦却直捣赵构心窝,赵构发自内心地觉得,还是黄、汪两人更可靠!因此对李纲后来的建议,赵构基本没有反应。

八月十四日,赵构下诏,撤掉了刚设置的“河东经制司”,傅亮被召回京师。李纲觉得很突然对赵构道:“河北招抚、河东经制,都是臣提议设置的,张所、傅亮也是臣推荐的,如今黄潜善、汪伯彦阻止张所、傅亮,其实就是阻止臣,臣有鉴于靖康年间大臣不和,有事就与黄潜善、汪伯彦商量后再施行,想不到他们还是这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