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打与和(下)

公元1126年正月十八日,都统制马忠率领在京西路招募的兵卒赶到汴京城外,在顺天门和金军决战了一场,取得部分胜利,金人稍微收敛,西边的路被打通,援军陆续赶来。

二十一日,种师道率泾原路、秦凤路援军抵达京师。种师道此时年老,是“种家军”的主要代表,天下人称他为“老种”。赵桓听“老种”来了,心中畅快,开“安上门”,命李纲迎接犒劳。

“老种”入见赵桓,赵桓问道:“今日之事,爱卿有何良策?”

“老种”朗朗对道:“臣认为议和不妥。金人其实不知兵法,哪有孤军深入而安全回去的道理?臣一直在西边带军,不知道京城的防御,现在看来,京城周匝八十里,敌军如何围城?城高数十丈,粮食可支撑几年,难以攻取啊!如今只需坚守,以待更多援军,不出几月,敌军自然退却,三镇之地,不应该割让!”

赵桓叹息道:“可是已经讲和了!”

“老种”只好安慰道:“臣以军旅事侍奉陛下,其他事不敢过问!”

赵桓授种师道同知枢密院事,充任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种师道此时身体不适,赵桓命他免跪拜,特意准许他坐小轿入朝。

金人使者王汭当时留在朝廷,一贯狂傲,望见种师道,竟对他有礼节地跪拜。赵桓看到这一幕,回头笑着对“老种”道:“他这是因为敬重爱卿的缘故!”

自从金人攻城后,京师各门紧闭,以致城内柴火和蔬菜供应紧张,种师道巡查了京城防御后,请求开启城西南门,让百姓自由出入。

种师道的到来,似乎产生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民心稍微安定。赵桓命种师道到政事堂参与讨论国家大事,政事堂是宰相议事之所,种师道有同知枢密院事的身份,比同副宰相,倒也契合。武将做宰相,北宋并不多,狄青做枢密使时,受到多少攻击?如今,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了。

种师道也不客气,对首相李邦彦道:“京城坚固,并有防备,当时相公怎么想到去讲和?”

李邦彦讪讪地答道:“因为城内无兵的缘故!”

种师道又尖锐的指责道:“不能这样说,战和守,这是两回事,出战可能兵力不足,可是守卫绰绰有余,实际上,京师百万民众,哪一位不是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