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父子奸

自蔡京第三次拜相后,更加率性而为,公元1112年九月,蔡京建议改定官名,左右宰相的名称,由尚书左仆射改为“太宰”,尚书右仆射改为“少宰”,赵佶后期,太宰兼门下侍郎即为左相,也是首相;少宰兼中书侍郎即为右相,也是次相!

“公主”的名号改为“帝姬”,其他官名也有很大改动,总之五花八门,一塌糊涂。

公元1115年,赵佶下诏,在宗庙南面建明堂,蔡京为明堂使,宦官梁师成为都监,七月破土动工,每天工匠上万人!

公元1116年四月,次相何执中年老退休,何执中做了四年宰相,毫无建树,纯属蔡京的跟屁虫。

何执中下台,赵佶下诏让蔡京总揽三省事务。知枢密院事郑居中,一直对蔡京耿耿于怀,见蔡京权势越来越盛,每每旁敲侧击地提醒赵佶,要多加防范。赵佶虽然奢侈放纵、贪图享乐,却并不糊涂。也厌恶蔡京的专横,可是内心又舍不得这位全方位给提供自己安逸享乐的“干臣”,于是想到了制约的办法,五月,赵佶任命郑居中为太宰兼门下侍郎,用以监督蔡京。同时命刘正夫为少宰兼中书侍郎。

先前蔡京第二次入相,郑居中和刘正夫是出了大力的。刘正夫帮蔡京,本想拍蔡京马屁,不料拍在蹄子上,被蔡京赶出京城,内心对蔡京的怨恨可想而知,赵佶让郑居中和刘正夫扼制蔡京,应该说是用对了人的,可惜的是,刘正夫身体不争气,上台才几个月,就病了,也不知是不是被蔡京吓的,总之,病了后,连接三次要求辞职,十二月,刘正夫罢相,第二年九月卒,享年五十六岁。

郑居中在相位,屡屡和蔡京作对,存纲纪,守法令,开新局,朝中略有改观,蔡京颇为忌惮。

公元1117年六月,明堂建成,进封蔡京为鲁国公。八月,郑居中因为母亲去世,只能放弃相位丁母忧。可见古代做官,不仅自己的身体要争气,父母身体健康也至关重要。

郑居中丁忧期间,蔡京怕他起复(守丧未满期限,皇帝召其复职)。便使出阴招,指使蔡确的儿子蔡渭向朝廷重新提出,蔡确在策立哲宗时有大功,而王珪有罪责,为什么提这码子事?因为郑居中是王珪的女婿,蔡京想以此阻止郑居中起复,结果蔡确被追封为清源郡王。

但是赵佶并未因此上当,十一月,蔡京推荐自己的死党余深为宰相,赵佶虽然批准了,同时起复郑居中为宰相。

蔡京权势震赫,举朝无人敢出面攻击,郑居中在朝中势单力薄,终难和蔡京抗衡,十二月,好不容易说动侍御史黄葆光上疏弹劾蔡京,几天时间便被蔡京赶到了昭州。郑居中心灰意冷,以服丧为由,请求罢职,公元1118年九月,郑居中罢相再回家丁母忧。

公元1119年正月,中书侍郎王黼进位宰相,于是执政大臣都为蔡京党徒。不仅于此,蔡京儿子蔡攸、蔡倏、蔡翛,蔡攸的儿子蔡行都是大学士,蔡京的另一儿子蔡鞗娶的是赵佶女儿茂德公主,蔡京家人奴仆都是大官,小妾封夫人。蔡京侍奉赵佶,不顾自己七十多岁的高龄,每次都是极尽美言,让赵佶浑身舒坦。

公元1119年九月,蔡攸又升为开府仪同三司。蔡攸深得赵佶宠信,随时可以和赵佶见面。蔡攸和王黼两人,为了获得赵佶欢心,身穿短衣窄窟,脸涂青红胭脂油墨,杂在倡优、侏儒中间,为赵佶唱戏,而且唱词都是市井淫词浪曲、黄色笑话,为的就是博赵佶一笑。

蔡攸曾经对赵佶道:“皇帝者,富有四海,应当以天下为家,天平盛世,更应追求欢乐,人的一生,岁月有多少?何必徒增自己的烦恼?”这番话说到了赵佶的心坎尖上了。赵佶能不

自蔡京第三次拜相后,更加率性而为,公元1112年九月,蔡京建议改定官名,左右宰相的名称,由尚书左仆射改为“太宰”,尚书右仆射改为“少宰”,赵佶后期,太宰兼门下侍郎即为左相,也是首相;少宰兼中书侍郎即为右相,也是次相!